去年六月,英國人在公投中選擇了退出歐盟,狂喜的脫歐派高呼「人民終於發出自己的聲音」,歡呼此時此刻是英國的「獨立日」。
時隔不到一年,英國國會大選結果出爐,政治風向卻完全改變,對脫歐向來持強硬立場的首相梅伊在大選慘敗,面對歐盟恐怕再也「硬不起來」,這使英國脫歐成了很大變數。
布魯塞爾歐盟總部與梅伊相當不合,對英國脫歐看法分歧,從今年四月梅伊與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首度面談不歡而散就可以看出。
德媒描述,容克與梅伊會面後隔天,向德國總理梅克爾抱怨,梅伊看待脫歐談判脫離現實,就像是「活在另一個星系」,梅伊事後接受英國BBC訪問時,對這樣的批評也不甘示弱,得意地說自己這種強悍作風被同僚稱為「難纏的女人」,而她將會在脫歐談判上,讓容克發現她有多難纏。
許多留歐派擔憂英國脫歐後的經濟面臨瓦解,但脫歐派顯然不認為經濟是優先考量因素,脫歐派成功說服英國脫歐的王牌之一是反移民,只要離開歐盟後,英國就能限制移民湧入。梅伊也將此視為是脫歐談判的重點,優先性高於經濟議題,以確保英國可以控制歐盟移民。
至於脫歐後與歐盟或其他經濟體的貿易往來,梅伊則說,英國會努力與歐盟和其他經濟體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彌補退出歐盟的損失。只不過,任何貿易談判都是曠日費時,更何況,英國多年來在歐盟的貿易體制下生存,恐怕對貿易談判已相當陌生。
脫歐派批評,留歐派總是不斷打著「經濟恐嚇論」,威脅英國脫歐將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會使英鎊下跌、失業率上升等,但到底脫歐,對英國經濟有多立即的反應?
英國媒體引述歐洲統計局的資料,英國因脫歐打擊英鎊助長通膨,今年首季國內生產毛額季增率百分之零點二,在歐盟成員國中表現最差,同時期德國成長百分之零點六、法國成長百分之零點四,甚至連希臘都有百分之零點四的成長,顯示脫歐對英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正逐步顯現。
因為政經因素的高度不確定,倫敦經濟命脈的金融區,也開始為了英國脫歐做準備。
摩根大通宣布從倫敦撤出一千名員工,德意志銀行撤出四千名員工、更幾乎占掉在英國員工總數的一半,之後還將有更多的金融機構有類似舉動,是否動搖倫敦金融區在歐洲的地位,值得觀察。
梅伊好戰且過於自信,大選慘敗使她裡子面子全輸,目前看來,她強硬的「硬脫歐」、反移民的意識形態立場只能退讓,選民希望獲得經濟上的確定性和穩定性,將成為脫歐談判的重點。
對布魯塞爾來說,歐盟從頭到尾都清楚表態,脫歐談判不會手軟,容克甚至反覆提醒梅伊,「歐盟不是高爾夫俱樂部」,脫歐必須把分手費談清楚,歐盟也不會讓英國輕鬆脫歐,這才能對其他歐盟成員國有「警惕」作用。
只是,儘管「軟脫歐」有機會能保住與歐盟(英國最大貿易夥伴)的貿易關係,但卻無法控制移民、管住國門,同樣背離當初脫歐的初衷,對好戰的脫歐派來說,這樣的脫歐,也注定是場失敗。
林詩萍(德國/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