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書摘 一座真實的島嶼 文與圖/徐偉仁 |2017.06.11 語音朗讀 229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徐偉仁形容太平島有著詭異的海平面。圖/徐偉仁 《南沙太平島的美麗與哀愁》作者徐偉仁。圖/東遊提供 太平島第一勝景─棧橋。圖/徐偉仁 文/徐偉仁 南沙太平島距離台灣究竟有多遠?答案是1600公里。2016年當國際仲裁判定太平島為礁時,引發台灣主權上的爭議問題,猶如從天堂掉入地獄的殘酷現實,讓現任力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偉仁,興起以自己36年前在太平島服役的日記為本,書寫出版《南沙太平島的美麗與哀愁》一書的念頭。內容平實帶有嚴肅的議題(國防戰略)、紀實又帶著幽默,完整呈現太平島美麗與哀愁,對於當下的徬徨無助及未來的深思遠慮,亦帶給讀者無限的想像與反思。 太平島離台灣有多遠? 講幾海浬或是幾公里,大夥也許沒概念;如果搭海軍運補艦前往,一般需要費時五天五夜,這樣的說法比較可以感受到它離台灣的遠,而當年我們的去程費了六天六夜,硬是比平常多了一天一夜,除了經過巴士海峽遇到狂風巨浪耽誤外,據說也因此整個艦隊海上迷航,多花了一些時間定位找太平島(這種情況可不可能發生,就要問海軍朋友了)。 早期南沙運補都需要三艘中字號運輸艦,再加上一艘護航的陽字號驅逐艦、一艘山字號巡洋艦組成艦隊,航行於海上也是挺壯觀的,說到海上航行就要好好敘述我們艦隊經過巴士海峽的驚險遭遇。 巴士海峽的海象本來就比較險惡,如果再加上惡劣的天候,那險峻的狀況就不難想像,雖然都是身強體壯的海軍陸戰隊員,但是因為體質的不同,不確保不會暈船,尤其是在這種惡劣的狀況下航行,多半的弟兄只能窩在船艙吊床上,忍受上下左右激烈搖晃暈船的不舒適感覺,我卻不受影響,船艙內外四處走動,而見識到所謂的驚濤駭浪,就如同許多船難電影的場景一樣,活生生的展現在眼前。 當船艦頂浪前進時,巨浪不時蓋上艦首水花四濺,而當艦身左右搖擺時,感覺船舷都快要碰觸到海面,最驚悚的是當自己所搭乘的船艦處於浪頂時,前後的船艦陷入浪谷不見蹤影,而當自己所搭的船艦處於浪谷時,四周所見皆是海水牆面,還是見不到前後的船艦,這時我才開始感受到恐懼、心中納悶:「曾有軍艦因此而沉沒的嗎?」如此緊張心懸,直到艦隊最後平安通過巴士海峽才疏緩。 我們部隊才登艦出發前往南沙太平島,就接受到如此恐怖的震撼教育,未來所要面對的,又將是怎樣的挑戰呢? 孤島、礦產與勝景 有關南沙太平島的發展歷史,只要上網在維基百科的網站,就能看到非常完整的說明,從有歷史記載以來,太平島就曾經被日本占領過,島上留有日本人建設的遺跡,二次大戰前,日本人就曾登島採磷礦,磷礦也可以算是太平島的另一寶,一直到我們部隊登島那一年,運補艦隊回程都還藉LVT一包包裝運上船載送回台灣。 太平島上為什麼會有磷礦?弟兄們都戲稱是因為堆積了千萬年的鳥類糞便演化而成的。現在應該沒有再開採了吧? 根據當年的日記記述,本以為日本人留下的許多建物,其中包括二戰期間為了修築碼頭而造的棧橋遺跡。這棧橋直到參觀內政部辦理「收復南海諸島七十周年紀念特展」,透過展覽照片才明白,這棧橋是民國六十七年,我國為了開發太平島磷礦建造的,但是為什麼一直有日本人所建的傳說還是讓很多人納悶。 太平島最具特色的棧橋是許多官兵拍攝駐島紀念照,除了太平島紀念碑、觀音廟外熱門的取景地標,我個人認為往外海延伸、數不清有多少根的殘留橋墩,將綠色的太平島和藍色的大海連結,也說明著太平島發展的滄桑,是最美、最有意義的一個拍攝場景。 無論是三十六年前或是今日,如果要票選南沙太平島的第一勝景,我個人認為「舊棧橋夕照」絕對會是大家的首選! 太平島得天獨厚的地貌地形,是少數擁有可以觀賞海上日出和夕照的島嶼,從清晨朝日昇起到白日之下蔚藍的海色、一直到黃昏日落、再延續到晚上沒有光害的滿天星斗,任何時刻您只要走到海邊隨意席地而坐,就是一個很好的沉思處所,沒有太繁重的操練任務、沒有俗世雜務的干擾、沒有愛人需要費心思的陪伴,每個島上的官兵都能多出很多的時間可以思考,想家鄉、想愛人、想過去、想未來、想歡樂的、想哀愁的,天馬行空的想、不著邊際的想、胡思亂想……無論想什麼、怎麼想,想多了只要沒有鑽牛角尖想瘋了,心智必然可以跟著成長,用最通俗簡單的解說,那不就是「我思故我在」。 當年書寫的日記 民國七十年五月六日:每逢周末或是禮拜三,大伙房的弟兄都會結伴去司令台禮堂看電影,而留下一室的寂靜,總喜歡把握住這段時間,閱讀或寫些東西,然而思緒也像身體軀殼一樣,被困在這孤島打轉走不出去,就如同日本人所遺留下來的棧橋遺跡,明明是修築通往浩瀚的海洋,卻又因為損壞而窒礙難行,是原來深沉穩重而又堅定的心性已被島上現實複雜的人性給磨損殆盡?若長居於此必然會讓人精神分裂的,真不知道島上最受人尊重的「島王」,是如何連續在這小島上度過十二個寒暑?換做自己只怕沒被自己的孤寂悶死,也會被這種孤島生活衍生的複雜人性給逼瘋了。 那棧橋已經被棄置無法修復,但是自我的心性卻是可以靠自己修復的,多點耐性、多點包容,或能為困厄的心思找到一條路,通往像海洋一樣浩瀚的心海,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擴散出去。 《南沙太平島的美麗與哀愁》 作者:徐偉仁 出版社:東遊 前一篇文章 走進獨立書店 小陽。日栽書屋 走在夢想裡 走出獨特經營 下一篇文章 新書人物 陳凱倫 出書傳達主持實戰技巧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04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2025.05.0605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06小粒子 大未來2025.05.0607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8如是說2025.05.0709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10【創作花園】揮出信心2025.05.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圖文書2《章魚媽媽》】不用靠神力 請賜給我力量!【圖文書1《奶奶什麼時候回來?》】生命自會解答一切【書頁微光】《流量國度》顛覆世界 造就自媒體盛世【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瀾光筆記】《扁平時代》當自己生活的策展人【圖文閱讀】《悲傷是一頭大象》走出悲傷 迎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