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性法師(前)與諸位中佛協法師專注聆聽佛光大學的興辦緣起與大師辦學理念。圖/記者楊祖宏
悟因長老尼(左一)親自為中佛協導覽,介紹香光尼眾佛學院。
【記者杜憲昌嘉義報導】中國佛教協會教育考察團昨天參訪香光尼眾佛學院,院長悟因長老尼親自接駕,考察團團長宗性法師盛讚香光尼眾佛學院的名聲如雷貫耳,是非常值得學習的對象,而悟因長老尼即使高齡仍專注在教育工作,精神更是讓人感佩,「正如古人有所謂『長者之約』,此行到訪香光尼,實是當不可失之約」。
悟因長老尼強調,佛教的成就,人才非常重要,不管僧俗、男女,都是弘揚佛教的種子,僧俗人才的培育不可偏廢,不論是留在家裡自己教,或者只到大學修幾門課,都不是完整的僧伽教育,「僧俗教育最重要是要能接軌。」
悟因長老尼說,寺院要辦大學並不容易,但台灣已經逐漸實現這個理想,而「以中國大陸目前的狀況,現在也正是佛教興學的最好時機。」當他得知參訪團來台目的是為教育,尤其是為辦大學教育,讓他感到相當地高興。
悟因長老尼特別也提到,除了僧才教育之外,居士教育也是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台灣,信眾學習佛法常常都是『一鍋炒』的模式,不分年齡,也不分程度,小孩子、成年人和年長者一起上課,這並不是正確的方式,而我們則採分齡教育,這也是香光尼教團在居士教育方面的一大特色」。
為使大家對佛學院有更深入了解,悟因長老尼親自介紹香光尼眾佛學院創立因緣,也安排教務長見融法師、圖書館館長自衍法師,以及授課師見晉法師、自晟法師,說明介紹辦學理念、教育特色、課程設計、佛教實踐,以及圖書館的規畫管理等,並引導參觀圖書館。
「香光尼眾佛學院有別其他僧伽教育,自辦學來,即以培育具備奉獻精神、恢宏器識及弘化知能的宗教師為目的。」見融法師指出,四年學制是招收出家尼僧,另亦附設一年制的「行者學園」,令有志出家的女眾長養出離心、菩提心,以辨識和穩固出家的本願。
見融法師表示,課程規畫分為解、行、執事、弘護、生活五個學習領域,不僅兼顧普遍性與個別性的需求,並引進意象教學法,讓佛法以系統化方式與生命自然對話。又自二○一四年起,已通過教育部「非正規教育課程認證中心」認證,可授予學分證明,與一般大學銜接。
宗性法師表示,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是兩岸「業界」翹楚,雖然大陸也有佛學圖書的分類編目法,據知是取材香光尼眾佛學院於一九九六年所編訂的「佛教圖書分類法」,其對於佛學典藏、分類等工作,確實是值得所有佛學圖書館借鏡學習的榜樣與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