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懸明鏡青天上】解讀常玉的水墨情懷

文/江心靜 |2017.06.01
3814觀看次
字級
常玉把中國花鳥畫與西方的靜物寫生結合,在盆景上描繪菊、梅等傳統花卉,構圖極簡到極致,充滿力度。攝影/林存青
「裸女的線條是毛筆沾墨畫的,這麼長的線條,一筆下去,完全沒有厚度,如果是油畫顏料,畫到一半就需要沾顏料接筆了。」花了一整年修復常玉畫作的郭江宋如此說。攝影/林存青

文/江心靜

「裸女的線條是毛筆沾墨畫的,你看『人約黃昏後』這件,這麼長的線條,一筆下去,完全沒有厚度,如果是油畫顏料,畫到一半就需要沾顏料接筆了,『雙人像』的裸女線條就是油畫,粗細不同,顏色也會變,沒辦法這麼黑。」花了一整年修復常玉畫作的郭江宋如此說。

作為台灣頂尖的修復人才,郭江宋的求學歷程很曲折,花蓮沒有美術科系,所以他念花蓮高工的化工科,畢業後到台北,考上藝專,主修國畫,到西班牙留學,廣泛涉獵西畫,獲得繪畫碩士,本想繼續攻讀博士,半途轉去念修復。化學知識、中西繪畫技巧和修復技術,看似不相干,卻都是修復師的基本功,缺一不可,郭江宋不禁感歎:人生,沒有白走的路。

近年常玉畫作在拍賣市場上迭創新高,因緣際會,史博館典藏了一批常玉晚期作品,市值估計約五十億,但早期入藏和保存條件不良,以及當時的修復技術不佳,部分作品受損嚴重,史博館於常玉逝世五十周年舉辦特展,向文化部申請經費全面檢視和修復,首度在公立博物館公開展示典藏文物修復過程,讓更多人了解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性。

訪談過程,意外發現郭江宋提供了一個新角度,透過作品修復,可以進一步解讀常玉的水墨情懷。

修復師在修復之前,要先了解藝術家,綜觀常玉的一生,旅居巴黎四十五年,中國只待了二十一年,然而,他到法國留學前,受過傳統水墨訓練,也向趙熙學過書法。

郭江宋認為常玉的畫不是純粹的西畫,處處隱藏水墨的線條和技法,他指著〈裸女〉說:「油畫一般用深色背景凸顯主題,常玉卻把背景塗白,就像一張宣紙,先用毛筆沾墨畫出人體輪廓,再在輪廓內上色,經過精密的科學檢測,裸女肌膚的黃不是年代久遠產生的黃化,而是顏料,這種畫法就像國畫的鉤勒填彩,曾經有修復師以為是黃化,把黃色洗掉。」

除了著名的《裸女》系列,《靜物》系列也可以看到常玉把水墨融入油畫的痕跡,最明顯的當然就是「鹿角枝」造型──中國傳統畫論的基本技法,用來描寫向上生長的樹枝。常玉,置身巴黎畫派的國際氛圍中,把中國花鳥畫與西方的靜物寫生結合,在盆景上描繪菊、梅等傳統花卉,構圖極簡到極致,充滿力度,正如吳冠中所說:「我覺得常玉自己就是盆景,巴黎花圃裡的東方盆景。」

「『菊花』這幅上半部有畫面因受潮褪色,必須補色還原,經過科學檢測及研究,發現常玉的葉脈畫法是先上淡墨定位,再上深藍色油畫,最後用濃墨鉤勒,和國畫的雙鉤填色順序顛倒,但效果一樣,菊花也是這樣處理,這幅我十六年前曾經用可逆性顏料補過底色,這次再補上花和葉脈,讓畫作完整,最後上凡尼斯層保養,經過這次強化性的保存,畫作可以維持五十到百年。」

大費周章修復完成,史博館舉辦「相思巴黎常玉展」,首度完整展出館藏油畫四十九件,以及購自私人藏家的素描三件,囊括常玉晚期的人體、靜物和動物與風景三大主題,〈菊〉與〈四女裸像〉因藝術價值更被納為國家「重要古物」,難得一睹常玉畫作的魅力,渴望大飽眼福的觀眾絡繹不絕。

生前寂寞的藝術家,留下無價瑰寶,呈現一個自由奔放融合中西的美麗世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