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使用的食器多為陶瓷器,不論是日式或是西式,各式各樣的食器可增添不少用餐時的氣氛。
但是,若問何種為陶器,何種為瓷器,一般人可能會露出一頭霧水的表情,即使這兩者看起來很相似,但是陶器與瓷器在製作與使用上卻有著相異之處。如果能夠了解每一種作品的性質及區分的方法,就可以增進陶、瓷器的選購知識。
陶器,這裡大不同:

1.原料為陶土(黏土),整體呈現原料土的顏色質地,給人柔和的感覺。
2.碗底圈足沒有施釉,可以直接看出原料土的顏色。
3.最簡單的區分方法,就是以手指輕彈碗身,陶器會發出低沉的的聲響。
陶器為了防水,以及增加強度,施釉後以高溫燒成下,成品會像是被一層玻璃質感的皮膜覆蓋。根據釉藥與產地的不同,會產生各種質感相異的陶器。
★陶器製作過程
練土(黏土)→成形→陰乾→素燒→裝飾→施釉→燒成→完成
★傳統製陶產地
會津本鄉燒、益子燒、笠間燒、瀨戶燒、美濃燒、荻燒、唐津燒、薩摩燒等。
★檢查碗內
陶碗內部有各式各樣的顏色與釉藥所產生的紋理。在碗內較少裝飾的狀況下,陶器通常以外側施釉與裝飾的變化為多。
★檢查碗底圈足
最容易分辨陶器與瓷器不同的地方就在碗底圈足。陶器能夠直接看出原料土的顏色。即使覆蓋一層白化粧土,還是看得見陶土的顏色。
★檢查碗身與釉藥、裝飾
能感覺出陶器碗身整體相當厚實飽滿。乍看之下,紅色的圖樣畫在白色的底上時,有時會覺得像瓷器,但二者仔細比較(如下圖),便能夠清楚分辨。
瓷器,這裡大不同:

1.使用原料為瓷石和瓷土(高嶺土),白色且堅硬。
2.沒有施釉的碗底圈足,宛如白色的石頭,是瓷器的最大特徵。
3.用手指輕敲碗身,會發出清脆像是金屬撞擊的聲響。
又薄又輕又堅固的瓷器,是在較新穎的技術下,或用釉下青花,或用釉上彩釉彩繪,這二種技法所完成的彩繪瓷器最廣為人知。
★瓷器製作過程
練土(瓷石)→成形→陰乾→素燒→釉下彩→施釉→燒成→釉上彩→燒成→完成(彩繪瓷器)
★傳統的製瓷產地
有田燒(伊萬里燒)、九谷燒、京燒、砥部燒等。
★檢查碗底圈足
因為瓷器如在放入窯內燒製前,就在底部上釉,燒成時會與架板黏合,因此在入窯之前會特別將此處的釉擦拭乾淨,所以最後成品的底座會維持白色瓷石的原色。
★檢查碗內
透明釉平均分布在瓷器的內部且表面光滑。一般幾乎不使用陶器的施釉技法。在裝飾上,通常是外側簡單而內部有圖案。
★檢查碗身、釉藥與裝飾
瓷器分有在上透明釉之前,先上釉下彩繪的青花瓷器、在燒製之後上釉上彩繪的上繪瓷器,以及青瓷和白瓷等四種類。與上繪陶器最大不同處,在於上繪瓷器的色澤呈現透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