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名窯陶瓷圖鑑》陶器與瓷器 的差異

積木文化 |2007.05.07
1548觀看次
字級

一般使用的食器多為陶瓷器,不論是日式或是西式,各式各樣的食器可增添不少用餐時的氣氛。

但是,若問何種為陶器,何種為瓷器,一般人可能會露出一頭霧水的表情,即使這兩者看起來很相似,但是陶器與瓷器在製作與使用上卻有著相異之處。如果能夠了解每一種作品的性質及區分的方法,就可以增進陶、瓷器的選購知識。

陶器,這裡大不同:

1.原料為陶土(黏土),整體呈現原料土的顏色質地,給人柔和的感覺。

2.碗底圈足沒有施釉,可以直接看出原料土的顏色。

3.最簡單的區分方法,就是以手指輕彈碗身,陶器會發出低沉的的聲響。

陶器為了防水,以及增加強度,施釉後以高溫燒成下,成品會像是被一層玻璃質感的皮膜覆蓋。根據釉藥與產地的不同,會產生各種質感相異的陶器。

★陶器製作過程

練土(黏土)→成形→陰乾→素燒→裝飾→施釉→燒成→完成

★傳統製陶產地

會津本鄉燒、益子燒、笠間燒、瀨戶燒、美濃燒、荻燒、唐津燒、薩摩燒等。

★檢查碗內

陶碗內部有各式各樣的顏色與釉藥所產生的紋理。在碗內較少裝飾的狀況下,陶器通常以外側施釉與裝飾的變化為多。

★檢查碗底圈足

最容易分辨陶器與瓷器不同的地方就在碗底圈足。陶器能夠直接看出原料土的顏色。即使覆蓋一層白化粧土,還是看得見陶土的顏色。

★檢查碗身與釉藥、裝飾

能感覺出陶器碗身整體相當厚實飽滿。乍看之下,紅色的圖樣畫在白色的底上時,有時會覺得像瓷器,但二者仔細比較(如下圖),便能夠清楚分辨。

瓷器,這裡大不同:

1.使用原料為瓷石和瓷土(高嶺土),白色且堅硬。

2.沒有施釉的碗底圈足,宛如白色的石頭,是瓷器的最大特徵。

3.用手指輕敲碗身,會發出清脆像是金屬撞擊的聲響。

又薄又輕又堅固的瓷器,是在較新穎的技術下,或用釉下青花,或用釉上彩釉彩繪,這二種技法所完成的彩繪瓷器最廣為人知。

★瓷器製作過程

練土(瓷石)→成形→陰乾→素燒→釉下彩→施釉→燒成→釉上彩→燒成→完成(彩繪瓷器)

★傳統的製瓷產地

有田燒(伊萬里燒)、九谷燒、京燒、砥部燒等。

★檢查碗底圈足

因為瓷器如在放入窯內燒製前,就在底部上釉,燒成時會與架板黏合,因此在入窯之前會特別將此處的釉擦拭乾淨,所以最後成品的底座會維持白色瓷石的原色。

★檢查碗內

透明釉平均分布在瓷器的內部且表面光滑。一般幾乎不使用陶器的施釉技法。在裝飾上,通常是外側簡單而內部有圖案。

★檢查碗身、釉藥與裝飾

瓷器分有在上透明釉之前,先上釉下彩繪的青花瓷器、在燒製之後上釉上彩繪的上繪瓷器,以及青瓷和白瓷等四種類。與上繪陶器最大不同處,在於上繪瓷器的色澤呈現透明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