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國中小教科書一整套的價格將調漲五至十元。依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的解釋,費用調漲乃是因為少子化導致市場規模縮小、教科書單位成本提高,以及為了使教科書品質更向上提升。
但一整套教科書就涵蓋了七大學習領域,十多本的課本和習作,就算以調漲十元來計,平均每本漲幅不到一塊錢,能溢收的費用根本只是杯水車薪,而這筆為數有限的金額對出版社來說,相信也不足以支撐將其轉換為研發、提升教科書品質的動能。
教育部這種必須調漲,又不敢一次漲太多的作法,無疑只會後續引發學生家長不滿,卻又無法達到提高教科書品質的效果,可以說是對家長及出版社兩方面都不討好,又無法使學生受益的最糟糕做法。
與其如此,教育部還不如確實檢討教科書的計價方式,讓教科書價格調漲的同時,品質也能同步提升,這樣學生的受教權起碼會更有保障些。
李學(嘉義市/國小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