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政務副主委鄭貞茂提出警訊,表示年輕人不進場買股票,不僅是台灣資本市場出現斷層,更是危機。根據他的分析,年輕人不願進場買股票,可能有兩大原因,分別是大家擔心股市泡沫,以及年輕人不知道「有什麼值得投資的股票」。
此言一出,引起年輕人熱議,覺得官員不知民間疾苦,只曉得說些風涼話。
身為父母,目睹自己的孩子面對就業市場競爭,又是薪資低的年代,不論年輕人或成年人,大家確實都有缺錢的問題。更何況有些大學生來自經濟弱勢家庭,求學期間的學費、住宿及生活費,都必須自己打工貼補,或申請學貸,一旦畢業了就得償還貸款,無法解決缺錢恐慌的問題,哪有能力投入股市投資呢?
當前的社會,除了少數環境優渥的家庭外,大部分的人都有錢不夠的問題,在「生吃都不夠,哪能晒乾」的窘境下,要年輕人勇於投資,聽在年輕人耳裡,非常刺耳。
官員鼓勵年輕人投資股市,或許是為了活絡台股,但我總認為,家庭教育應該重視孩子的人格養成,而不是教導孩子致富。成年人社會若把投資股市,當作年輕人聚集財富最重要的價值,恐怕會扭曲教導的本質,讓人覺得不安。
現在年輕人賺錢不容易,更應該減少對物質的欲望,許多生活上必要的開銷當然不能省,但總不能看到別人有,自己也想要擁有,要不然錢永遠無法積累,當然沒有「閒錢」投入股市。
官員與其要年輕人投資股市,不如提醒年輕人必須具備理財的觀念和能力,最好養成儲蓄的習慣,才有助於提振資本市場,鼓勵更多年輕人投資台股。
亞南(花蓮縣/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