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中認為「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如果我們自己受傷,或者自己品德有問題,也是不孝,這是為什麼呢?
古人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我的身體,我的頭髮,我的皮膚都是父母給的,如果我要孝敬父母,就應該善待自己,好好愛護父母給的這個身體,這才叫孝心。所以古代男子不理髮,都要把頭髮留著。
一代梟雄曹操,行軍途中馬驚了,進了莊稼地,把莊稼給踩壞了。曹操事先約法三章,誰行軍踩壞莊稼,一律砍頭。這下曹操自己的馬毀了莊稼,沒人敢砍曹操的頭,曹操也不打算砍自己的頭。這時怎麼辦?曹操拔出寶劍,割下一綹頭髮,以此替代砍頭。所以說古人把這個看得很重,於是才有「身有傷,貽親憂」。你萬一受傷,家長,尊長會擔憂,那就是不孝。
古人對「孝敬」的定義、要求,實際上比我們想像的寬廣。現代人活得很容易,父母餓不著、凍不著,父母要出門,還可以開車送他們,父母生病了,有醫保,還可以替父母找好醫院,這就是現代人認為的「孝敬」,但在古人看來,這只是一部分,不是全部。如果真要孝敬尊長,就要保持身體健康、潔身自好,遠離各種壞習慣,不要沾染壞毛病,這才叫真正的孝敬。
【原文】常出軍,行經麥中,令「士卒無敗麥,犯者死」。騎士皆下馬,付麥以相持。於是太祖馬騰入麥中,敕主簿議罪。主簿對以《春秋》之義,罰不加於尊。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帥下?然孤為軍帥,不可自殺,請自刑。」因援劍割髮以置地。(引自《三國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