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蚊在公園肆虐,有民眾到公園運動,為了防止被叮,裝備齊全,防蚊,除了面罩、袖套等等,甚至還用大型蚊帳護身。圖/取自網路
【本報台北訊】很多人都有被小黑蚊叮咬的經驗,因為奇癢無比,往往抓到破皮,雙腿常會被叮成「紅豆冰」。俗稱小黑蚊的台灣鋏蠓,近幾年在北部地區已擴散到都會區之公園綠地;日前有民眾最近到公園運動時,看到運動的市民個個都是裝備齊全,從防蚊液、防蚊面罩、袖套等等,身體包覆著密不透風,甚至還用大型蚊帳護身。
近日十八至三十二度的氣溫,是小黑蚊滋生的最適溫度,台北市議員陳建銘指出,小黑蚊在北市出沒的地點逐漸擴散,包含公園、綠地、校園、一般巷弄內,還有國小學童被小黑蚊叮咬,抓破皮導致蜂窩性組織炎,他質疑市府環保局每年花四百五十七萬的病媒蚊防治計畫出現破洞。
陳建銘表示,台北市環保局從一○三年來,沒有針對屬於昆蟲類的小黑蚊進行積極防治,他說,環保局對小黑蚊的防治有兩招,第一是加強環境維護工作,呼籲民眾做好個人安全防護;第二是派專人加強民眾宣導及防治陳情諮商。僅著重宣導,根本沒用。
北市環保局說,小黑蚊並非蚊子,主要是生態問題,雖然小黑蚊不會傳染疾病,但應避免被叮咬。建議民眾可採「以個人防護與環境管理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策略。個人防護部分可著長袖長褲及噴防蚊液;居家環境部分,加裝紗窗、紗門可阻絕小黑蚊進入屋內。
環境管理部分,由於青苔為小黑蚊主要的孳生源,為小黑蚊幼蟲的食物來源,發現青苔可利用刮除、高壓噴水去除,或種植密生草本植物如韓國草及鋪蓋木塊、碎石塊等防止青苔孳生。
一定要把環境清「乾」
如何杜絕小黑蚊?台大昆蟲系教授楊世平說,台灣氣候溼熱,現在幾乎全年都有小黑蚊,一定要把環境清「乾」,只要屋角、公園、灌叢有積水,大約一周就能滋生小黑蚊,青苔能「滋養」小黑蚊,如果不易清理,可利用沙土、碎石填滿,斷絕滋生源,若能保持「乾」淨,就可解除一大部分危機。
楊世平說,小黑蚊體積很小,喜歡陰暗的環境,夏天大家喜歡在茂密的樹下乘涼,這卻是小黑蚊最愛的地方,研究團隊曾在大安森林公園的榕樹區實驗,修剪過後,數量減少許多。
楊世平建議,公園的樹木要定期修剪,讓林蔭可以透光,有風吹,這就能破壞小黑蚊的棲地,改變「微環境」、「微氣候」,有風側吹,體積小的牠們就會飛不穩。
夏天到了,民眾出門一般不會穿長袖衣服,楊世平建議,到公園、綠地最好還是穿長褲,否則要一直噴防蚊液,或塗抹檜木、薰衣草、薄荷精油還是有一點作用,小黑蚊是昆蟲,用「薰」的方式能「避」掉一些,但精油、防蚊液都容易揮發,也可能一下就沒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