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嶠人物萬象】謝琯樵的蒼蒼勁節

文/黃議震 |2017.05.10
6125觀看次
字級
謝琯樵墨竹。圖/黃議震
謝琯樵寓居台灣時期所繪墨竹。圖/黃議震
謝琯樵墨竹,著錄:《林熊祥父子與板橋林家史料特展圖錄》,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編印,第九十一頁。圖/黃議震

文與圖/黃議震

清代渡海來台的書畫家,以曾任板橋林家西席的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人世稱「板橋林家三先生」,最為人所熟知。林家三先生皆善書法,謝琯樵和葉化成則兼善繪畫,其中謝琯樵的繪畫藝術更是影響台灣和福建繪畫發展史一百餘年。

在林琴南為台灣四翰林之一的黃彥鴻之父黃玉柱撰〈黃笏山先生畫記〉中,以謝琯樵的藝事「足以肩隨先生者」盛讚黃玉柱善繪松竹:「寫竹石秀勁師與可,飄灑過天池生,恆謂吾鄉老畫師寫竹足以肩隨先生者,唯一謝琯樵」(註❶),文中雖以北宋畫竹大家文同(字與可)、明代徐渭(號天池生)、清代謝琯樵三家寫竹能手,恭維黃玉柱之繪事,但仍不難看出林琴南心中所服膺清代善竹者「唯一謝琯樵」。

謝琯樵和林琴南同為閩籍,先後客寓台灣,林琴南在幼時隨父親客居台北時,有幸曾親見謝琯樵揮毫寫竹,林琴南日後記有往事:「紓(林琴南)九歲,隨先君遊台北,訪林提督文察,在其官署,見先生方作山水蘭竹諸畫,畫罷,談其畫竹,以燈取影之法,極神妙。」(註❷)林琴南至晚年為文,仍不時論及謝琯樵的畫藝,可見此會對於擅長古文、翻譯、繪畫的林琴南烙印之深。

據謝忠恆考證謝琯樵渡台時間:「一八五一年……冬至後在台活動。於『林家在大嵙崁』時期作客,在汲古書屋作〈沒骨牡丹〉贈呂世宜。」(註❸),此論比《台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中所載一般認定的咸豐七年(一八五七年)二月東渡來台(註❹),更推前了六年,改寫了閩台繪畫關係史的編年,深具意義。

咸豐五年(一八五五年),謝琯樵再度來台,並赴噶瑪蘭(今宜蘭),咸豐七年(一八五七年)謝琯樵在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裕鐸力邀下入幕,佐裕鐸文案,寓居兵備道道署東廳(今台南市永福國小)。(同註❹)

謝琯樵客寓台南之際,並講學於海東書院,書院位於「寧南門內,為兵備道課士之所,內置講堂」(註❺),講堂外修篁環繞,綠蔭照人,謝琯樵於此講學之暇,作畫其中,是其居台期間最愜意的一段時光。

咸豐九年(一八五九年)夏,謝琯樵受板橋林本源家所聘,而北上,後因故辭去板橋林家教習,移居艋岬青山宮附近,得遇霧峰林家的林文察,兩人一見如故,結為至交。

「林文察陞至福建陸路提督,於剿滅太平天國期間邀請謝琯樵入戎幕」(同註❸),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年底,林文察出兵漳州不利,十二月移駐萬松關,遭太平軍誘使貿然出兵,遂陣亡,時「琯樵方飯,聞報,投箸起,策馬掠陣,亦歿。」(同註❹)謝琯樵感於知遇,以命相報,令人動容。

日據時期寓台的日本漢學家尾崎秀真,評謝琯樵藝事:「謝琯樵不但善畫,很精於詩,又巧於篆刻,嘗流寓於本島,因是每散見他的作品。由我所觀感,是清朝中葉以後長江以南的第一鉅腕。」(同註❺)

註解:

❶出自曾憲輝選注《林紓詩文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上海),一九九○年六月第一版,第五十八、五十九頁。

❷出自《畫畫藝術學刊》第十四期,謝忠恆撰文〈從謝琯樵影響的清代臺灣水墨畫家論起〉,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二○一三年七月出版,第一九二頁。

❸出自謝忠恆著《謝琯樵石芝圃八十壽屏》之〈謝琯樵生平大事記〉,台南市政府,民國一○三年五月出版,第三十、六十二頁。

❹出自顧力仁主編《台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國家圖書館,民國九十二年十二月初版,第七七二頁。

❺出自《雄獅美術》雜誌第三十二期,盧嘉興撰文〈前清流寓台南的藝術家謝琯樵〉,一九七三年十月出版,第一三一、一三五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