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基因檢測找到致癌驅動基因,乳癌藥也能治胰臟癌。罹患胰臟癌的李小姐,手術切除腫瘤後,不到半年癌細胞轉移至肺部,以化療、標靶藥物治療未見起色,在進行「廣泛型基因檢測」後,使用乳癌標靶藥後,就能行走自如。醫生表示,僅有少數罕見基因突變、治療不如預期,才適合進行基因檢測,使用適應症外的藥物治療。
昨日由婦癌醫學會主辦的台灣癌症聯合學術年會中,各界醫師、學者分享癌症治療趨勢與研究。對於透過基因檢測找到基因變異點能精準用藥,衛福部台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駿逸表示,這名病人的治療已歷經第五、六線,幾乎無計可施,為提供更多治療資訊才進行基因檢測。發現胰臟癌的基因變異,也在乳癌當中出現,基因間的互相交錯,讓乳癌藥物可新應用於胰臟癌,進行適應症外治療好轉。
行動基因技術長陳淑貞指出,以肺癌為例,採用三十五個標的基因檢測,有五成患者能找到已核准於肺癌的用藥,另外三成一的患者能找到核准於其他癌種的用藥;較複雜的乳癌、卵巢癌、大腸直腸癌、肝癌等患者,在廣泛對四百個基因進行檢測,近六成患者能找適合此癌種的藥物、三成患者能採取適應症外的藥物治療。
但基因檢測並不便宜,陳淑貞說,以檢測三十五個基因標的約八到九萬元、四百個基因為十五萬元,後續藥物若屬適應症外治療、藥物尚未納入健保給付,單月藥費昂貴,並非一般家庭能負擔。
不過,陳駿逸說,並非所有癌症患者都要做廣泛基因檢測,多數乳癌以病理科報告,如雌激素、黃體素、人類表皮生長因子第二型受體(HER2)基因等生物標記,已可協助臨床治療選擇;僅有少數罕見基因突變、治療不如預期、罕見癌症如惡性肉瘤和僅百分之五的間變性淋巴瘤激酶基因變異肺癌患者、找不出原發腫瘤的癌症,較適合進行基因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