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日前接受《聯合報》專訪時拋出「三新」—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呼籲兩岸需要有結構性的合作關係。
自去年五二○就職至今將屆一年,蔡總統欲突破兩岸僵局的用心可謂良苦,可惜若仔細剖析這「三新」,卻無一新意。
所謂新情勢,在去年五二○即已形成,至今未變;要求兩岸共同答卷的提法也不新,重點是北京的問卷是連同自己的答案一起送出,要的就是台灣新政府的想法;至於結構性的合作關係顯得矛盾,正因為新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新立場,讓過去所建立的兩岸結構性交往,完全停滯。
其實這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迴旋問題。民進黨始終主張「台灣優先」,因為無法公開放棄台獨,不願承認「九二共識」,甚至因反服貿而登上執政舞台;因著這些主張讓蔡英文執政,使蔡政府面對北京無法退讓。
問題是,這裡有「台灣優先論」,中國也有他的「中國優先論」,美國也有他的「美國優先論」,都是理所當然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十八大五次會議再次標榜「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美國總統川普選戰的口號是「讓美國再次強大」。這都是幫助他們穩定政權或贏得勝選的基本策略,一如蔡總統用「點亮台灣」口號取得政權。
川普當選後與蔡英文通電話喧騰一時,甚至說出美國會重新考慮「一中政策」,大家以為這是美國對台政策的大轉向;但不過才上任百日,當蔡總統透過專訪意欲與川普再次通話時,被他一口回絕,還說白了不想為難習近平,因為美國此刻最棘手的問題是北韓,甚至連台灣想買F35,川普都說還要再想想。
道理很簡單,這就是美國的「美國優先論」,川普把美國的就業率數字、股市數字搞漂亮了,這才是他的當務之急。台灣如果想對美國存在一絲幻想,就會再次發生自取其辱的情形,台灣終究是美中大國遊戲中的一只棋子。
再回到最先的命題,蔡總統提出的「三新」到底能不能起作用?當然要等待北京的回答,但可預期是悲觀的,否則世界衛生大會WHA在即、李明哲失蹤案,不會至今「已讀不回」。說穿了,北京要的只是台灣一句「不獨」的承諾,但這個真正核心的答案,蔡政府能不能給?如果是抱定悲壯的「台灣優先論」,當然不能給;但若是抱持可恢復兩岸常態的「台灣優先論」,讓兩岸人民皆可享受交流紅利,自又另當別論。這是領導人應該要承擔的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