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女性十大癌症之首為乳癌,專家說,「吃得太好、動得太少、蔬菜又不吃」,是乳癌發生率年年攀升的主因,又跟老化、篩檢率低及生活形態不良有關。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昨公布新出爐的癌症登記報告,民國一○三年癌症新發人數為十萬三千一百四十七人,大腸癌九度登上新發人數最多癌症,其次為肺癌、乳癌、肝癌,四癌罹患人數都破萬。與一○二年相比,乳癌和肝癌順位對調,其餘排名不變。乳癌也是唯一發生率一路飆升的癌症。
根據統計,一○三年女性乳癌新發人數為一萬一千七百六十九人,發生率為每十萬人為七十點七人。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吳建遠表示,乳癌發生率逐年上升跟老化、篩檢及生活形態有關。尤其研究顯示,停經後肥胖與罹患乳癌有明顯相關,肥胖又跟生活型態有關,如飲食高油、高糖、少纖維,加上不愛運動,都是致病元凶。
吳建遠也說,國健署雖提供四十五歲到六十九歲以上婦女可做免費乳癌篩檢,但篩檢率都不到四成,很多女性可能因為怕痛就卻步。建議可避開月經前後、胸部漲痛的時間再去,有助降低恐懼感。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說,乳癌發生率一路飆升主要就是「吃得太好、動得太少、蔬菜又不吃」,且民眾普遍沒有篩檢觀念。乳癌發生率想要下降,篩檢率一定要超過五、六成才有用,篩檢多了,發生率短期上升,但之後就會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