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十大癌症排行
資料來源/國健署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本報台北訊】衛福部國健署公布一○三年癌症登記報告,十大新發癌症首破十萬人,比前一年度增加四千零四人,平均每五分六秒就有一人罹癌,比前一年度快十二秒,與十年前七分三十八秒相較,癌症時鐘快轉一點五倍,大腸癌連續九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乳癌更擠下肝癌躍居第三名。
一○三年癌症新發人數,近五成集中於大腸癌、肺癌、乳癌、肝癌,總計十萬三一四七人罹癌,每十萬人中有三百零三人罹癌,年齡中位數為六十三歲,其中大腸癌有一萬五千多名新增患者,每三十三分二十一秒就有一人罹癌,肺癌則有一萬兩千多名,乳癌近年竄升最快有一萬一千多名。
癌症新發人數逐年增加,但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吳建遠指出,長期趨勢看來,死亡率卻逐漸趨緩,整體死亡率較前一年減少,每十萬人死亡率從一○二年一百三十點四人,降至一○三年一百三十點二人。
台北馬偕醫院癌症中心主任張義芳認為,近年國內推行四癌(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及口腔癌)篩檢,能提早揪出零期、一期,甚至是癌前病變的大腸癌,提高存活率且阻止癌症形成,因篩檢人數變多凸顯新發人數增加,但及早治療自然能降低死亡率。
但乳癌逐年快速竄升,排名擠下肝癌,台北榮總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曾令民表示,乳癌名次上升可以預期,因台灣全面接種B肝疫苗後,讓慢性B肝患者不至於發展成肝癌,人數下降,乳癌卻以每年百分之三到五的發生率持續上升,與偏好油炸飲食、暴露於環境荷爾蒙、晚婚生育和停經後肥胖等相關。
國健署長王英偉表示,近年國人罹癌人數增加,與人口老化、生活型態西化、肥胖人口增加及癌症篩檢推廣有關,但定期癌症篩檢確實能降低死亡率,也建議民眾應避開菸酒、多吃蔬果及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