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年金改革以軍公教為對象,造成社會嚴重分裂,綠色執政在推動這項議題上使用政治鬥爭的手法,刻意以勞工為例,將軍公教醜化為特權階級,又強調「世代正義」,彷彿軍公教根據法律所獲得的待遇,是下一代不可承受的負擔,這種指責並不符合事實,也忽略了軍公教職業的正面社會性質。
我們走過光復後七十年台灣由貧轉富的關鍵時期,對軍公教職業性質的體會不是抽象的,而是我們本身成長的一部分。民國五十幾年,台灣社會尚屬清貧,我在高雄念小學,也還常看到光著腳的小孩背著竹籠,沿街撿廢紙。
即使我上國中時,百姓生活已有明顯的改善,但離富裕尚遠。兩位國小時期的女同學成績很好,但沒有考高中,而是去念屏東師專;他們一位住在貧民窟旁邊,另外一位從小就幫媽媽在市場賣麵。當時這是很普遍的現象,家境較差但功課好的同學會選擇念師專,因為師專免學費,還有零用錢,以後當老師工作也有保障,因此師專也不好考。事實上,考上師專的同學們中,有相當比例完全有能力上當地的第一志願。
至於軍校,我念高雄中學,三年級時陸軍軍官學校和政戰學校派人到學校宣傳招生,除了報效國家的大道理外,也提供出國深造的遠景,有一些同學真的去念官校了,連我也多少起心動念。至於公務人員,更是社會新鮮人都會考慮過的選擇;他們重拾課本,參加普考和高考。
以上說明了不論是軍公教,都是經過考試獲得遴選的公共服務人員,正因為這個制度保證了我們有優秀的軍公教人員,執行國家體制的行政層面,保證一般百姓可以擁有很好的師資,很優秀的軍官,以及盡職的公務人員。他們最上層的素質完全不亞於民間商業社會中的董事長、總經理、經理和襄理們,至於當初從事軍公教職業,大部分只是因為家境問題。
民國五十、六十年代,兩岸依然存在軍事對峙,中華民國外交嚴重挫敗,但經濟仍然高速發展,其間重要原因,正是我們擁有高素質的軍公教隊伍,能夠維持政府體系的有效運作。因此在人民生活大幅改善、民間公司薪資提升的時候,軍公教的薪水也定期調漲,並制定優惠的退撫制度,以彌補他們長年奉獻青春的努力,並確保軍公教的職業能夠吸引高素質的新一代加入。
早年制定的優惠退撫,是根據當時國民收入高速成長的客觀事實,並分享創造社會富裕生活的成果,就像公司賺錢要分紅給主力幹部一樣,他們得到的錢就是台灣當時賺到的錢,並沒有要下一代來承擔。因此,軍公教的優惠退撫是早年台灣經濟成功的必然分配,它除了確保社會高素質的公共服務外,也促成了階級平等的正面意義。
今天的年改,把軍公教當成特權階級,完全是扭曲了歷史事實。一般勞工工作是高度流通的,可以因個人努力等原因或失敗或成功,軍公教是經過考試建立的常態公務人員制度,需要的是高素質和穩定性,兩者性質不能類比。今天,如果覺得軍公教退撫太花錢,只能說當前的執政者無力推動台灣經濟持續增長繁榮,卻怪罪於早年貢獻巨大的軍公教退休人員。
最後,我舉親身的一個例子。我國中三年級的數學老師黃鴻洲先生,早期是進師範大學數學系的狀元,比錄取分整整多六十分,完全有條件上自然組第一志願,選擇師大純係家境之故,後來又回雄中教數學,作育英才無數,辛苦耕耘數十年。每次想到像黃老師這般奉獻教育數十年的好老師們,今天不斷遭到無謂的汙名化,我們更有責任明確說明軍公教職業的正面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