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三年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問哈薩克之際,提出「一帶一路」的合作模式,為中國大陸與中亞、歐洲、非洲與東南亞,形成「路上絲路」與「海上絲路」的路線,構築人類史上最龐大的貿易線。
消息一出,許多人對於大陸所提的「一帶一路」不甚了解,甚至有部分學者認為,該計畫與美國當初的「馬歇爾計畫」類似,認定大陸想藉此機會在世界上壯大,成為新興霸權,與美國一較高下。
究竟大陸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時,其思惟是否擁有西方傳統霸權國家「侵略」想法?是否具備以強欺凌的作風?以目前大陸官方所透露有關於「一帶一路」的相關文件來說,加上中國大陸政府一再強調「儒道思惟」,中國大陸所定調的思惟以「相互合作、共創雙贏、互利共生、以和為貴、尊重差異」為主,並在二○一五年博鰲論壇會議上,以「願景和行動」的文件強調「一帶一路」建設所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並非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大陸一國的獨奏,而是與沿線國家的合唱。
「一帶一路」的建設,並非要廢除現有的國際合作機制與倡議,而是要在既有的基礎上,推動與沿線國家並實現發展戰略的相互合作、優勢互補。
從此看出中國大陸所提計畫具有高度彈性、富有彈性、多元開放等特色,與西方歷年強權的「侵略合作」有相當程度的差異。
對於當今「一帶一路」政策的推動,其政策是強調中國大陸政府主動出擊,對於沿線國家的外交策略,中國大陸政府徹底改變「等客上門」的態度,轉以「主動拜訪」的姿態,透過所提出的和平倡議,努力拉近與鄰居的心理距離。
這與過去大陸政府強調的「韜光養晦」有所不同,與周邊國家互動的過程中,中國大陸政府更以「中庸之道」思惟來提倡「人類命運共同體」,期望透過「和諧」思惟來未政策加分,提高與中國大陸政府合作的意願,並讓整體計畫充斥著「儒式祥和」而非「暴戾侵略」的氣氛。
宋磊(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所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