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的智慧
圖/彩虹樺樺
等待的智慧
圖/彩虹樺樺
文/顏福南
有個媽媽告訴我,有天她預感天氣要轉冷,想要給孩子穿上外套去學校,可是孩子脾氣倔強,說什麼也不願意穿,母親說不動,索性隨孩子的決定。下午,媽媽的預感成真,烏雲罩日,風強雨驟,氣溫陡降,孩子冷得直發抖,打電話請媽媽送外套,媽媽很有智慧的拒絕孩子的請求:「早上好言相勸你不聽,現在你要對自己的決定負責。」孩子受冷一次後,從此對媽媽的話言聽計從。這個媽媽看似無情的拒絕,卻讓孩子學了一次乖,養成聽話的好習慣。
有個朋友自以為年輕,菸酒不離身,他的太太非常擔心先生的身體健康,好幾次苦勸他戒菸戒酒,夫妻為此起口角,可是他依然故我,他的太太希望我能勸勸他,我告訴她:「時機沒有成熟,說什麼也難改變多年的習慣。」幾年後,剛好社區舉辦免費健檢的服務,我請他參加,檢查結果他的肝、肺都亮起紅燈,醫師警告再不戒菸戒酒小命可能不保了,此後他滴酒不沾,立馬戒菸。他的太太苦口婆心的勸告數年抵不過醫生的一句話,人總是不到黃河心不死,要等待血淋淋的教訓才會恍然大悟。
很多事情是急不得的,就像媽媽改變孩子要等待孩子受過苦,就像朋友要戒菸戒酒要等待時機成熟,強摘的果子苦澀,那是因為因緣還沒俱足;果熟自然蒂落,水到自然渠成,都是等待的智慧。
元朝末年群雄爭起,天下大亂,各地英雄豪傑無不承誥天命,自以為王,唯獨朱元璋接受謀士朱升的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不稱王避免樹大招風,減少被攻擊的機會,並加緊自我防衛的力量—築牆積糧,蓄養實力,等待時機成熟,終於殲滅強敵陳友諒與張士誠,逐鹿中原,一舉成為群雄霸主,最晚稱王的反而贏得最後的勝利。
回想自己年輕時嗜愛吃魚,無魚不歡,總覺得味覺甘美,有人曾勸我吃素,心裡不以為然:捨去珍饈美食,生命豈不無味了嗎?年紀稍長,大魚大肉成了健康的負擔,反倒覺得蔬菜、榖米最耐嚼,飯香菜甜,漸漸的從少肉食到多蔬菜,加上經歷了親人的生離死別,接觸佛法,理解吃素是和眾生結善緣,我開始茹素,回首來時路,因緣俱足蔬食甘之如飴,讓人不得不感嘆佛法的巧妙與因緣殊勝。
等待是一種智慧,別急著改變什麼,「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四季的遞嬗默默的流轉,春季的桃李花開,秋季的菊花芙蓉,都各自季節裡璀璨,時機成熟了,花兒自然開了,努力踏實,等待最好的時機,當機會向我們叩門時,敞開門扉,成功就在不遠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