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第二作者大衛協助設計「人造子宮」,其身後容器內即是模擬羊水的液體。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研究人員二十五日發表報告表示,裝滿透明液體的「人造子宮」成功讓早產小羊存活下來。動物實驗的可觀進展意味著,模擬母體子宮的孕育器,很可能應用於人類也奏效,將有助避免極度早產兒死亡或終身殘疾。
研究指導人、美國賓州費城兒童醫院胎兒外科醫師艾倫.佛雷克說:「人造子宮的目的,是繼續子宮內會自然發生的事。」他說:「那就是美麗之處,也是為什麼我深信,我們將改善目前協助極度早產兒的措施。」這項突破性的研究報告發表於《自然通訊》期刊。
目前,小到只有一磅重的早產兒靠呼吸器和其他機器,在保溫箱長大。費城兒童醫院嘗試讓新生兒在類似子宮的環境多待幾周,以對待「胎兒」而非「新生兒」的方式提供醫護,期望增加他們健康存活的機率。
把早產兒
當「胎兒」救護
研究人員製造一個注滿液體的透明容器,模仿胚胎在子宮羊水內的模式,並將容器連接一個機器胎盤,以提供胚胎氧氣。
研究小組二十五日發表的報告指出,初步階段的動物實驗顯示,極早期早產的羔羊在此容器中正常成長了三至四周。
費城兒童醫院研究學者和報告第一作者艾蜜莉.佩崔吉表示:「我們把一個沒有什麼生氣的早產羔羊放在容器內,牠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四周後,我們觀察這個胎兒睜開眼睛,體表長出羊毛,並自行呼吸、游泳。」
研究團隊以五隻相當於人類二十三周早產兒的羔羊做實驗,另以三隻更大的羔羊進行實驗。這些羔羊後來大部分被安樂死,解剖後發現,牠們的器官成長正常。有一頭羔羊以奶瓶餵養,現在已經一歲多。
人體試驗
要等3至5年
人體試驗尚須等待三至五年,不過該小組已經與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討論此問題。
愈來愈多醫院嘗試挽救極早期早產兒的性命。極早期早產是嬰兒死亡的首要原因,即使幸運存活,經常會因腦性麻痺等變成身障。極早期早產兒的最大風險,是他們的肺部未發育完全,尚未準備好呼吸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