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
地主之誼略盡本分
多用於主人對外地來的客人謙稱自己應盡的招待義務。
原文:《左傳·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謂子財曰:『夫諸侯之會,事既畢矣,侯伯致禮,地主歸餼,以相辭也。』」火燒眉毛情勢急迫
火燒到眉毛。比喻事到眼前,非常急迫。
原文: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六:「問:『如何是急切一句?』詩曰:『火燒眉毛。』」
地靈人傑名勝之區
靈,即好、殊勝之意;傑,傑出。指有傑出的人降生或到過之地,這個地方也就成了名勝之地。
原文:唐·王勃《滕王閣序》:「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風花雪月四時景象
過去的詩文常以「風花雪月」描寫自然景物,後來的人用以比喻堆砌詞藻、內容貧乏空洞的詩文。也有用來形容情愛之事或花天酒地的生活。
原文:宋·邵雍〈伊川擊壤集序〉:「雖死生榮辱,轉戰于前,曾未入於胸中,則何異四時風花雪月一過乎眼也。」
水土不服環境不適
指外來的人初到一個地方,對當地的氣候條件或飲食習慣不能適應。
原文:《三國志·吳志·周瑜傳》:「不習水土,必生疾病。」
《宋書·索虜傳》:「道理來遠,或不服水土,藥自可療。」
火樹銀花星光燦爛
過去唐代的睿宗注重享樂,雖然只當了三年皇帝,但是每到佳節,都要大肆鋪張一番。逢正月十五,一定要紮起二十丈高、點上五萬盞燈的「火樹」。詩人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如此描寫:「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