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說今》不做 兩腳書櫃

黃璋尊 |2007.05.03
357觀看次
字級

儘管大家都愛讀書,但各個人的造詣卻大不相同。有個人愛書讀書很痴迷,是個博讀廣識的讀書文化人,可他創作甚少,造詣不深,沒啥成就,有時侃談起來,他常自嘲是個「兩腳書櫃」。

讀書是好事,勤學畢生更難得,但注重讀書方法和讀書目的,挺重要。讀書要動目動口動腦更要動手,不斷積累更多更豐富的知識,然後結合實際讓知識激活,煥發新的光彩。俄國大文學家果戈理和托爾斯泰都是津津讀書、善用知識的人。

果戈理被稱做「筆記迷」,他說「一個作家應該像畫家一樣,身上經常帶著鉛筆和紙張。」有一次,他邀請朋友上飯館吃飯,看到一張菜單,很感興趣,拿出筆和紙便抄了起來,以致忘了招呼朋友。朋友不高興地問他:你是請我們來吃飯的還是來陪你抄菜單的?後來在他的一篇小說裡出現了這張菜單,使小說裡的鄉土氣息被襯托得更加濃厚。

托爾斯泰「遇到讀書和說話時所有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語言,都把它記下來融化入他的作品裡……」中國作家姚雪垠為寫《李自成》長篇傳記,多年閱讀有關書籍並積累資料三十多萬字,終於寫成《李自成》。

這些大文學家的經驗告訴我們:讀書學習重在於致用。古人有說:「讀書不難,其用難。」「書山」連綿高聳,蘊藏著無窮的寶藏,讀書就是找礦、挖礦、採礦,挖掘採擷出來的「礦」,不是為了擺門面,而是要進一步鍛煉打造成金屬用物,幻化出各種各樣的異彩,為人類生活和社會科學服務。辛辛苦苦讀書探求來的知識,正是為此。

讀書要為用而讀,切忌無目的見書就讀,也不宜以數量作為衡量效果的標準。讀書必須勤於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是讀書人的至理名言。倘若一味讀書,讀盲書,讀時又懶於思考領悟,讀後又不認真用,這樣的人只能算是個活的「兩腳書櫃」罷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