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年國教推動之際,筆者仔細研讀其總綱的核心素養,發現現在的孩子,普遍素養較為不足。十二年國教的核心素養包含了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以期學子能達到自發、互動、共好的目標。筆者認為,未來十二年國教必須彌足現階段教育的不足。
一、生活道德:在校園中,有些學生看見師長常視而不見、視而無禮;對同儕亦時有霸凌、不友善的態度。期待學生有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在校園中逐步塑造良好品格,當人我之間都有良性的互動,相信必能到共好的願景。
二、思考印證:有思考力才能在遽變的環境中展現競爭力。常見學生只期待老師給答案,而不想自己去探索產出的過程。十二年國教應培養學生有系統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我更進一步要求孩子要有印證知識的能力,證明自己的論點,並說出不同意對方的理由。
三、口語表達:口語力也是競爭力,說話是當下的第一印象;若很會做科展,但不會表達,別人知道他的理念嗎?對鄉土很熟悉,但若導覽不佳,能吸引人嗎?現在教育過於強調閱讀與寫作,導致說話的能力受到輕忽;說話可以展現一個人的自信,當擁有自信之後,便有動機再去探索其他領域的知能,達到觸類旁通之效;因此,溝通表達亦為未來要重視的趨勢。
四、學習動機:有些學生是「三等公民」—等吃飯、等下課、等放學。如果能夠點燃他們的學習動機,就能弭平學生的學習落差。有了動機,教師甚至不用多費額外心力,也能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因為學生自己已經求知若渴了。教師必須想辦法提升生的學習動機,也許是班級經營的設計,或是教材教法上的設計。
五、國際視野:學生的學習視野大多止於學校、台灣,但現在的孩子在十多年後要和全亞洲甚至是全世界的人共同競爭,倘若現在多接觸國際,便能及早培養其世界觀,教師也可導入世界地圖、簡單帶領國際新聞、認識大國城市、介紹異國文化與特色,這對學生的視野拓展都有正向幫助。
十二年國教順應了趨勢,補助現代孩子缺乏的能力;當師長逐步培育這樣的能力給孩子,相信他們就能更適應社會,發揮潛能。
林彥佑(台中市/教學訪問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