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處世,離不開人。如何處世才能事事順利?必先了解人性,懂得處人之道,則處世不難矣!處世之道,有以下四點:
1.以言語譏人,取禍之大端:一個有道德的人跟人講話,絕不會用語言去譏諷別人。口譏諷人,猶如「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
2.以度量容人,集福之要領:一個人待人寬宏大量,不計別人的小過失,這是厚道之人,必得人望,自然不會得罪於人而能遠禍。
3.以勢力折人,招尤之未遠:有的人位高權重,習慣用勢力去折服別人。有朝一日,一旦失勢,別人必定會找機會報復。所以,以勢力折人,必定招致未來不幸的後果,不可不慎。
4.以道德化人,得譽之流長:我們不管跟任何人相處,須以道德為本。說話,要說有道德的話;做事,要做有道德的事;跟人合資經商,合夥事業,要把道德擺在前面。如此,不但能遠離過失,日久必定善名美譽,淵源流長。
◆為人處世,不必患人之不重己,而應患己之不重人。為人只要能堅守自己的分際,不使道德修養、人格操守有虧,自然會獲得別人的重視。
所以處世應戒:傲者惡之魁,故為人勿傲;詐者德之賊,故處事勿詐;諂者行之醜,故接物勿諂;虛者言之浮,故言談勿虛。
◆人與人相處,要懂得「跳探戈」,你進我退,我進你退,彼此心照不宣。尤其對於一些難以相處的人,更要「有知無言」,凡事心知肚明,但不說破。因為不管你說好說壞,到了對方耳中,都會變了質,所以最好不說,靜觀其變,這是處難處之人最好的方法。
◆人生有「四好之道」:若要身體好,飲食要吃少;若要人緣好,誠懇莫驕傲;若要家庭好,關懷最重要;若要事業好,勤勞來創造。「四好之道」是提升生活品質的方法,除此之外,平時若能進一步的去關心他人、服務社會、奉獻人群,如此不但能組織美好的家庭,更能建立安和的社會。
──節錄自星雲大師著《人間佛教語錄》中冊,〈處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