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四十二歲洪小姐,五年前開始感到走路很喘,以為是自己過胖,不以為意;直到某日發現雙腳腳背腫如「麵龜」,鞋子怎麼也「塞」不下,才就醫檢查。經檢查心臟、腸胃等,卻找不出病因,後經骨髓等檢驗,確診罹患罕見疾病「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醫師表示,睡醒後上廁所,尿色呈「可樂色」,應速就醫檢查。
洪小姐發病時臉色蒼白,走幾步路就感覺無力,由於當時還無藥可醫,她每一兩個月就須到醫院輸血五百西西,嚴重時輸血量更需增至兩三倍,同時開始出現溶血、血栓等併發症,有次她想綁馬尾,左手抬不起來,才發現是併發症引發中風,那段低潮期,她「差一點,就想放棄人生」。
台北榮總內科部輸血醫學科主任邱宗傑表示,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PNH)是種「溶血疾病」,患者紅血球因基因突變引發溶血反應。睡醒後第一次上廁所,尿液顏色常呈暗褐色或酒紅色,其好發年齡平均為三十歲。
台大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侯信安說,PNH的治療方式為輸血、類固醇藥物、抗凝血劑和補充維生素等,或進行骨髓移植及單株抗體藥物治療。其中,單株抗體治療可大幅提升患者存活率,減少九成二的血栓風險,改善九成三患者的腎功能,目前健保已給付,帶給患者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