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張彬彬台北報導】在面對人生種種課題時,有何預防與解決之道?社會專業人士及宗教代表,透過知性及感性的研討會,以經驗分享與智慧交流,將佛法深入淺出地與生活結合,且以關懷社會的角度,對於當代人心思潮,做最貼切的剖析。
由教育部指導,人間佛教讀書會、普門學報社、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主辦的「二○○七年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當代人心思潮」,四月二十九日在普門寺舉行。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在專題演講中指出,星雲大師所提出的歡喜融和、同體共生、尊重包容、公是公非、圓滿自在、自覺行佛及化世益人等,是對治當代人心問題的最佳智慧良方。
在福報心視界—媒體與人生單元中,人間福報社副社長妙益法師藉由許多媒體現象,來張顯《人間福報》的光明,並提及一份好報紙,需具備專業性、正確性、公信力、教育功能及內容深度,以客觀手法呈現真相,讓讀者去做判斷。
輔仁大學副校長林思伶、人間衛視總經理王尚智與檀講師趙翠慧進行主題探討。林思伶分享「人對自己時間的選擇,即是對生命的選擇」,要能「覺緣發願、從緣行願」,在他人的需要中,看到自己的責任。王尚智期許大家要能離開境界、打開心靈,以佛法為思想主軸,用一份學習、印證與奉獻的心,致力完成將佛法流入五大洲的神聖使命。趙翠慧也分享自己用敬畏、謙卑及感恩的理念,來實踐自己淨化真愛、真誠助人、強列求知等人生目標。
普門寺住持永光法師則分享讀書要能選好書、讀其精要、隨時筆記及活用,並邀請滿觀法師、妙彬法師、檀講師李德全與李秀珍,共同探討《普門學報》中,有關「佛教興學的往事與未來」、「人間佛教對社會福利的貢獻」及慧寬法師所著《自在—人生必修七堂課》等許多攝受人心的精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