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福按個讚 回娘家的快樂命題

文/盧美杏 |2017.04.10
1571觀看次
字級

文/盧美杏

掙扎了許久,與先生論戰了幾回合,加上跟女兒沙盤推演了幾次,終於,她決定要搬回家跟年邁母親同住了。這個決定之所以如此困難,因為牽涉到全家人的生活,首先是先生與岳母同住的意願,接著要顧慮到兩個小孩的上下課作息時間,利用幾個周末模擬推演加商量討論,掌握所有可能發生的細節後,他們搬家了。

那是父親去世後,她給自己的功課。二十歲嫁人,她一直選擇住在父母家附近,從租屋到買房,她習慣每天早上給父母親帶一點親手煮的飯菜過去,才安心出門上班,身為么女的她與父母的親密程度,連幾個姐姐都妒忌,覺得她不知私下從父母那收了什麼好處?但一說要照顧母親,姐姐們都沉默了,她知道再多的好處都不及能伴母身旁,就算被誤會她也當仁不讓。

「娘家」是個微妙的名詞,是環繞以「母親的存在」為中心所成立的家。十多年前,先生家的長輩相繼過世,婆婆住進失智中心,大姑小姑的「娘家」瞬間解體,過往每到周末就會回來跟長輩撒撒嬌,現在「家」沒了長輩,變成了「別人家」。初始,她們怨無娘家可回,尤其遇到大年初二這個「回娘家」的傳統日子,別人有「娘家」可回她們沒有,聽來備感心酸;幾年下來,倒也漸漸習慣原來不是人人有「娘家」,她們終於學會相約在外面喝咖啡聊是非了。

我特別記得年幼時,大年初二會跟著媽媽回娘家,跟外婆同住的小舅媽總是準備一大桌菜肴迎接親友。後來據說小舅媽抗議她也是有「娘家」要回的女兒,在得到親友的體諒後,雖然初二不再回娘家,倒是會跟舅媽一家相約到戶外踏青。說到底,大家都糾結在「你要回娘家,難道我就不用回娘家?」的互相折磨中,掙脫這傳統節日的束縛,回娘家日改成全家踏青日豈不更好!

不過我有個朋友就沒那麼幸運,她的婆婆如今已七十多歲,每遇大年初二依然要準備如流水席般的桌菜,款待來自台灣南北的七個大姑小姑,只因為她公公身為十分「有義氣」的長子,認為要維持住一個家就是親友要常聚首。結果一個年節過去,不但她婆婆得去找國術館推拿治療不斷翻炒年菜的雙手,她也不好過,數十人的碗筷洗到快翻臉,婆婆笑嘆:「長嫂難為,先生命更難違啊。」

「回娘家」不該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轉換觀念,學習變通,站在不同角度看事情,女婿可以跟岳母住在一起,兄弟姐妹跟媳婦也可以相約上館子或出外踏青野餐。有娘家可回是幸福的,沒娘家可回也應釋懷,維持家的方法千百種,寬容一點點,就能快樂多一點!

(本專欄每月第二個周一見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