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隨心轉 遠離貧苦的智慧

文/張寶麟 |2017.04.07
2142觀看次
字級

周末外出旅遊,暫停休息站,商店街入口處有群人在聊天,其中一位拉高嗓門猛批某企業老闆為富不仁,遇災難事故捐款總是不多,接著左批制度右咒政黨,罵得連他的朋友也顯得有些尷尬,急欲走開。

這讓我想起佛在《八大人覺經》中說:「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其中對貧苦的解釋,是缺乏養身活命的物資,如錢財;還有另一層意思,是對生命缺乏「因緣觀」及「因果觀」的智慧。

若缺乏後者,不分貧富貴賤,生活都會陷於貧苦而匱乏,主要是不認識生命實相,被命運所轉,產生無法掌握的痛苦。陷入貧苦的人,心中隨時存著怨懟和嗔怒,怨天尤人之際,不自覺地口出惡言,無形中與人結怨,橫結惡緣,久而久之,連親朋好友都避而遠之。

以此觀察休息站那位遊客,其實輸了兩次。第一次輸在財富比人少;第二次輸在他心中生起嫉妒和嗔心,污染了清淨的本性。而擁有智慧,懂得因緣觀、因果觀的人,第一次雖然輸在財富比人少,但因了解企業老闆過去世曾種許多善因,才會在當世享善果,因此對富人還能繼續布施,雖然少量,仍然生起歡喜心,隨喜讚嘆,這樣一輸一贏,就扯平了。

這次難得的遭遇和省思,讓我茅塞頓開,了解遠離貧苦的智慧。其實,我們的心若能隨時轉念,不管有錢沒錢,對任何人存好心,一句好話、一個笑臉,都是很好的布施。只要我們的菩提心逐日滋長,自然會慢慢消弭心底潛藏的貪嗔痴習氣,最後讓自己漸至佳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