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公路上碰到三位年輕女子以三步一叩首匍匐前行。
他感到好奇上前詢問,得知她們都是學佛的居士,正在朝拜佛教名山的途中。
原來她們以前是幼兒教師,在幾年前開始學佛。學佛一段時間,萌生了趁自己還年輕,要豐富自己的閱歷,磨練自己的想法。於是辭去工作,開始朝拜佛教的名山。
她們高興的說,從去年到現在,像這樣已經拜行了二千五百多公里的路程。而當有人問她們,拜過佛教的名山後有何打算?會回去繼續工作嗎?她們聽後很有默契的淡淡一笑。
報導中那三名年輕女子,膝蓋上套著厚厚的護膝,手上戴著乳膠手套,臉上洋溢著燦爛的微笑叩拜前行。我不禁心裡畫起問號,這樣「虔誠」的意義是什麼?難道年紀輕輕,便辭去工作在路上匍匐禮拜是「佛陀的本懷」嗎?學佛一定要脫離社會嗎?
這一連串的問題,終於在星雲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中找到答案。佛教不僅不離開生活,更是要走入社會。應將佛法落實到生活工作中,因為凈化的、善美的是人們所需要的。
那幾位幼兒教師本應趁年輕,認真工作多多奉獻社會才是,這樣不僅能夠豐富閱歷,還是對自己的一種磨練。用心培養小朋友,讓他們從小受到正向的教育,健康快樂的成長,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這樣才是一個佛教徒應盡的職責。
清晨讀誦星雲大師所著晨起祈願文,每當讀到「我懂得我為奉獻而入社會」一句時,總會有一種感動與力量湧上心頭。
朱同慶(大陸/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