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史】 康熙愛喝葡萄酒

文/余遠炫 |2017.04.03
2562觀看次
字級

文/余遠炫

清聖祖康熙皇帝,是一位重視養生的皇帝,他從小就體格強壯,雖然遭受天花襲擊,卻能躲過天花奪命具有免疫力,僅在臉上留下麻臉痕跡。也因為康熙出過天花且痊癒,其他皇子仍有感染天花的可能,所以康熙靠著這個優勢,成為皇位的繼承人。

滿州人喜歡喝酒,滿蒙經常通婚聯誼,更愛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但康熙卻很節制喝酒。他能喝酒卻不願喝酒,出席節慶等重大場合時,也只是讓自己略為沾唇而已,他更常告誡皇室成員與大臣,不要酗酒。

但,康熙到了晚年,卻迷上了西洋的葡萄酒。

葡萄酒大約是在唐朝時期就已從西域傳入中國,所謂:「葡萄美酒夜光杯」,不過,這時傳入的葡萄酒仍是釀造酒,酒精醇度高的蒸餾酒,要在八世紀時才由穆斯林發明蒸餾器後傳入歐洲,再傳入中國。穆斯林不喝酒,蒸餾器本用來煉金,但歐洲人卻發現可用來提煉高醇度的美酒。歐洲傳教士進入中國後,也引進了醇度高的葡萄美酒。

著名的傳教士湯若望,在介紹葡萄酒的飲法時,特別強調要品酒,小口小口的品嘗,不要「遽飲」。康熙本來對飲酒是非常節制的,但在康熙四十七年時,因為廢了太子胤礽,心情受到影響,身體健康也出現狀況。宮中的傳教士鼓勵康熙可以適度的喝些葡萄酒,對身體會有好處。康熙向來崇尚西學,接受外國傳教士的意見後,發現適度飲用葡萄酒,真的有所改善,認為是大補之物,因此特別要求各地官員,留意外國船隻動態,西洋物品或書信奏摺都要盡快上呈。

康熙沒有直說要葡萄酒,但地方巡撫總督都在猜想皇帝可能想要葡萄酒,於是就積極辦理呈上西方葡萄酒。其實康熙不止欣賞葡萄酒,更想從國外船隻帶來的訊息中,了解當時教廷對中國宮廷禮儀的接受度,以及對中國皇帝的想法。包括皇帝的權力行使,以及對皇帝三叩九跪等。

中國自古以來就認為酒再怎麼美好,一場宴飲都不要超過三爵(三杯),長夜飲酒常被認為是暴虐無道。現代人飲酒更要節制,不要酗酒,酒後更不要開車,避免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