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見過? 8千年新石器古玉

人間社記者陳昆福大樹報導 |2017.04.03
2099觀看次
字級
青玉鴟鴞佩/商代
玉雕人頭/春秋 圖/佛館提供
青玉穀紋璧/戰國
玉熊/商代時期
青玉透雕龍形佩 戰國/淮陽縣平糧台出土
南華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教授江美英(左一)為大眾導覽。 圖∕人間社記者如輝

【人間社記者陳昆福大樹報導】「看過玉意深遠—中原古文化展後,發現最夯的文創,在三千多年就存在,而現在文創作品的風格、創意,也不會超過那時的文創多少」。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與河南博物院共同舉辦「玉意深遠—中原古代玉器文化展」,一日於本館大堂開幕,近一百五十人出席盛會。

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致詞,這次玉器展真是一期一會的難得因緣。兩年多前,星雲大師一筆字到河南博物院展覽,開啟雙方交流盛事。這次玉器展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展覽後,經鴻禧美術館牽線,到佛館展出,更延續彼此善因好緣。

許多民眾喜歡玉器。如常法師表示,玉有種種傳說,身上戴一塊玉可保平安,且戴在頭、胸、胃、腳等不同部位,會產生不同效能,如戴在頭上可以讓頭腦清楚、佩於心胸部位助血氣流暢等,可見玉在人們心中傳達一種「永保安康」的意味,雖然以上都屬傳說,卻又似乎能帶給人們福慧無量。三千多年前,人們就研創製作出許多玉佩飾、玉器皿,讓玉結合、融入生活,實在不可思議。

河南博物院副院長杜啟明說,這次河南博物院特別遴選院藏的中原古玉精品百餘件,展品時間跨度從新石器時代晚期至漢代,分別從禮儀玉、佩飾玉、喪葬玉、玉石類別與工藝簡介等四部分不同的玉,來反映中原古文化中的禮制、佩飾、葬制、認識玉石,見證中國玉器精采的發展。

鴻禧美術館副館長廖桂英表示,古代,玉可比喻有德君子,至高無上。玉給人吉祥安寧、春意盎然感覺,能夠參與舉辦這次「玉意深遠」展,「是我最大福氣」,相信參觀民眾都能安康喜樂,福氣滿滿。

現場導覽的南華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教授江美英說,這次展出玉器年代都在三千年以上,有的更達八千年,真的是國寶級寶物,其中不少是一級國寶,具有高度藝術價值及時代意義,到佛館參觀玉器展後,對玉的真假判斷,「至少不會再買到假玉」,對往後鑑定玉器很有幫助。

相關講座

揭露鑑定祕訣

開幕貴賓有版畫家暨駐館藝術家林智信、屏東淡喜堂文物藝術館董事長陳玉段、文藻外語大學國際事務陳玉珍教授,及三洋維士比董事長陳和順伉儷、榮譽功德主蔡國華伉儷、河南博物院研究部館員、高雄市書法學會等。

「玉意深遠—中原古代玉器文化展」展期至六月二十五日,而想要更進一步認識玉、了解鑑定玉器祕訣的朋友更不能錯失十五日、二十三日的教育推廣講座,分別是「認識古玉新方法」、「古玉賞析─河南博物院藏玉器的奧祕」,意者可線上報名http://lnago.com/ADJKF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