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誕生: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唐‧劉禹錫〈陋室銘〉
◆讀懂名句:
山不一定要高,只要有神仙住就會有名;水不一定要深,只要有蛟龍藏於水,便會有靈氣。這間雖然是簡陋的房子,只要有我的德行,便可以讓它馨香美好。
◆文章背景:
所謂的「銘」是指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的符號或文字,最早見於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上。
「銘」或用為記載政治情事、祭祀慶典,或用來記述一個人之生平、事業、功德,表示紀念;或用為警惕自己、讚頌他人的文字;甚至於借物抒情,表示永不忘記。因此「銘」隨著時間與人的應用,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文體,例如座右銘、墓誌銘。
劉禹錫十九歲遊學長安,二十一歲與柳宗元同榜考中進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學宏詞科,他做過監察御史、屯田員外郎、禮部郎中、集賢直學士,及連州、朗州、播州、夔州、和州、蘇州等地刺史,晚年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陋室銘〉的誕生要從劉禹錫被貶談起。
唐順宗即位後,起用士大夫王叔文等人實施改革,史稱「永貞革新」。「永貞革新」運動大大打擊了宦官、藩鎮、世襲官僚的勢力,因此雙方演出激烈的朋黨傾軋,失敗的「王叔文黨」紛紛遭到貶謫,為王叔文所重用的劉禹錫也被貶為朗州司馬,這是劉禹錫第一次被貶謫。近十年後,劉禹錫被「以恩召還」,旋即又因「桃花詩案」被貶為連州刺史。簡單來說,「桃花詩案」就是劉先生又作了一首詩〈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語帶雙關地嘲弄、蔑視權貴,當然又被貶謫,這次一貶就是十四年。一般認為,劉禹錫就是在這十四年中,曾轉任和州刺史一職時寫下〈陋室銘〉,陋室的故跡是在現今安徽省和縣。
◆名句故事:
《新唐書‧劉禹錫傳》記載:「禹錫恃才而廢,褊心不能無怨望。」劉禹錫不僅仕途坎坷,結婚九年後妻子便過世了,因此他心中並不開闊。有幸劉禹錫和白居易同年,他「與白居易酬復頗多」,算是知交很深的朋友。
白居易本人就是以詩聞名者,卻還推崇劉禹錫為「詩豪」,又稱讚劉禹錫:「其詩在處,應有神物護持。」劉禹錫的詩像是有神靈護持,可見其渾然天成的才氣。
〈陋室銘〉是借物抒情、以物喻志。誰是「仙」?就是劉禹錫;誰是「龍」?也是劉禹錫;其中的「山」、「水」,事實上就是指「陋室」。而「仙」是高風亮節的人物,「龍」通常用來形容出類拔萃者,二者皆是用來襯托作者的品行與能力。
因為有仙,所以山才會出名,吸引人們遊訪;因為有龍,所以水才顯得更為清澈靈明。自比仙、龍,作者果然豪氣干雲。而劉禹錫的「陋室」,雖然只是一個簡陋、窄小的屋子,卻因為有他這個人,不凡的才能、超脫的德行,因此更顯得不同。
劉禹錫是採取隔句對仗的手法,作為文章的起頭,也開宗明義點出本文的章旨,實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只是,他在文中雖然顯得怡然自得,卻又讓人無法忽略他的孤芳自賞。〈陋室銘〉的最後,劉禹錫道出陋室就像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南陽諸葛是指諸葛亮,孔明先生在南陽躬耕,這是他「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前的生活;西蜀子雲亭係指西漢文學家揚雄的居所「草玄亭」,揚雄在此寫書。揚雄所處的世代必須投靠宦官或外戚,才能青雲直上,而他卻不願奉迎此道,這是劉禹錫推崇之處,也是他自己選擇的方向。陋室裡面居然有像孔明、揚雄這樣如仙、龍的人才,所以「何陋之有」,怎麼可以說是簡陋呢!這其中多少隱含作者的自況、自慰和自勉。
(商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