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銘國用各國鈔票創作詩詞意象,十分有特色。
圖/林敬家
莊銘國用各國鈔票創作詩詞意象,十分有特色。
圖/林敬家
【本報綜合報導】曾前進非洲追逐野牛、大象、獅子、花豹,利用大半生走遍世界一百多個國家,藉由研究每張紙鈔圖騰記錄人生的莊銘國,精采的鈔票故事如今更少了銅臭味,添加的是文藝氣息——透過鈔票意涵讓詩詞國際化。
大葉大學榮譽教授莊銘國年輕時周遊各國蒐集全世界鈔票,還多次出書辦展,這次利用鈔票結合古詩詞創作,例如〈赤壁懷古〉便用了十六張各國鈔票代表詩詞意象;〈秋思〉創作中,有丹麥、蒙古等國家鈔票;〈登鸛雀樓〉更可見韓國與印尼鈔票景色代表「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莊銘國的旅遊紀錄中,最遠曾到挪威北角看永晝和北極光。透過鈔票,他認識各國特色,包括山川名物、政治人物、建築古蹟,如今結合詩詞創作,除了別有一番風味,更有深刻的人文素養沈潛其中。
「這些經驗用錢買不到。」行遍一百多個國家,他有此心得,面對收藏的鈔票格外珍惜,「只進不出」。
由於在校教書,莊銘國透過學校申請國科會計畫,最高紀錄有十多位助理在身邊幫忙,協助整理近五千張紙鈔,做成網路版《鈔票博物館》。
原本,收藏鈔票只是單純的興趣,近年來他卻發現,這是對社會的貢獻。他計畫在彰化成立「鈔票博物館」,讓人們了解鈔票不僅能拿來交易,還有許多意涵,莊銘國說:「這是人生的最後一戰。」
而這個夢想因成本高、目標遠大至今未能成真,他把自家以及好友經營的旅館當成展示間,民宅就是博物館,在圓夢之前也能讓更多人欣賞到他的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