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南亞技術學院與花蓮秀林鄉文蘭國小合作打造新「蘭」圖計畫,將閒置校舍變身為背包客「民宿」,還結合社區居民,融入原住民特色體驗課程,希望能翻轉偏鄉,活絡在地經濟,已受到創投公司青睞。
文蘭國小位在鯉魚潭附近,學生以阿美族與太魯閣族為主。南亞技術學院助教陳啟益原本是幫社區尋找特色農產品,但發現量太少,無法商品化,後來得知文蘭國小曾執行教育部的特色遊學專案,他便與南亞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學生一起規畫「米亞丸一號旅人聚落」,將閒置校舍改建為民宿,並串連當地居民,推出當地原住民的竹筒飯美食、獵人射箭、串珠工藝等體驗課程,為學校家長創造就業機會。
「台灣有一千多所偏鄉國中小,少子化加年輕人外流,許多小校恐被裁併。」教育部資科司副司長劉文惠表示,教育部從前年推動「社區創新創業計畫」,由中山大學團隊結合十二所大學校院,協助十五所偏鄉國中小所在社區發展微型企業,「除了米亞丸一號旅人聚落外,還有芋見落卡蘭的藜」。
義守大學餐旅管理系學生與屏東口社國小合作「芋見落卡蘭的藜」,選用在地食材紅藜及芋頭,研發出紅藜麵包、窯芋核桃糕、紅藜蛋糕捲等產品,並與學區內馬兒部落的「紅藜示範田」訂立契作合約,近期更將成立社區型烘焙企業,已有應屆大學生決定畢業後投入公司。
另外,台南大學、中原大學與苗栗卓蘭雙連國小打造「雙連梨」品牌,以學校為銷售基地,首年獲利就達七十餘萬元,還將盈餘二十一萬元回饋雙連國小,成為「賣大梨救小校」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