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世代下的教育轉變

胡湘帆(新北市/大學教授) |2017.03.15
1386觀看次
字級

在網路便利的時代,許多問題已可透過網路資訊的取得而獲得解決,隨之而來則是當前學校系統可能發生的重大改變,例如:

一、未來職業和工作場所有別於今日工作,不再只是為了賺錢維生,而是實現個人成就感。科技將在教室中扮演更重要角色,每個人都將有機會隨時隨地進行教育活動,至於學習的關鍵可能是如何培養利用科技與網路的素養。

二、目前師生在課堂中一起進行的教與學,可能不再是教育的主要方式。虛擬教室、翻轉教室、網路學習與遠距教學等形式將變得更為普遍,且隨時配合教師與學生的需求。

三、教育會朝向個別化方向發展。上課不再是要求每個學生學習同樣的內容與進度。學習歷程將更重視如何發展個人的多元智慧,透過多元的評量方式來肯定每個學生。

四、教師角色發生變化。教師的專業素養,將透過資訊處理與設計等能力的提升,從知識傳播者轉為知識管理者。

五、家長必須加強網路素養。在學習型社會中,家長必須加強網路素養,以學習理解、陪伴甚至指引輔導子女網路安全等知能及技巧,以因應下一代沉迷於網路虛擬世界的挑戰。因此,未來孩子競爭力的關鍵,不再是為了上明星學校或是取得高學歷,而是能否具備因應未來時代的生活能力,以及公民素養的條件。不論是國際化或是科技化的教育,任何教育都必須以「品格教育」作為基礎,培養下一代如何在複雜的環境中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具備人文關懷的素養為首要關鍵。

目前國內學校制度中課程內容過於零碎,科目太多且缺乏統整,教師教學偏重灌輸,缺乏啟發與體驗;評量方式仍以選擇題形式考試,缺少論述與邏輯思惟訓練。一般中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普遍不足、學校中相關之實驗與動手操作機會嚴重缺乏,家庭功能也甚少提供子女應用學校所學知識於生活中之機會,這些問題皆有待調整與改善。

其他如電腦使用能力、資訊網路資料處理能力、企業文化的學習與創新等,這些都是在全球化過程中教育迫切需要轉型之所在。許多政府也都致力於搭建終身學習網絡,增加與延長民眾學習的機會,彌補因網路科技的發明而更加深的貧、富懸殊差距。尤其各國教育界逐漸重視學生「網路成癮」等問題,提醒全球化中「網路殖民」等侵襲問題。

胡湘帆(新北市/大學教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