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杜聰明獎 首次頒給人文學者

 |2017.03.15
1018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科技部昨天頒發「第十屆杜聰明獎」予三位德國科學家,分別為海洋研究領域的蓋哈德.波曼(Gerhard Bohrmann)、生命科學領域的哈娜.默尼耶(Hannah Monyer)及漢學領域的郎宓榭(Michael Lackner)教授,其中,朗宓榭是十年來第一位人文領域得獎人。

科技部前身國科會於二○○六年與德國宏博基金會簽署合作協議,共同設立台、德「杜聰明—宏博研究獎座」,每年以頒獎方式表揚對方國家學者,至今已表揚十五名德國學者。德國方面已於日前宣布,中研院賀曾樸、李遠鵬兩位院士獲得宏博研究獎,定三月下旬赴德領獎。

科技部表示,杜聰明是台灣醫藥界、毒物界德高望重的學者,為紀念而成立獎項,也透過國際合作,提高台灣世界級學術研究認證。

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漢學講座教授朗宓榭,精通德、義、法、英、中、拉丁等多國語言,以跨文化比較的視野,深入分析各種研占卜技術的內容和思想的演變,更製作中英雙語的詞彙資料庫,是數位人文學的先驅。

布萊梅大學海洋研究中心地球化學教授蓋哈德.波曼,極力推動精密海洋研究,德國海洋環境科學中心在他的推動下建立了水下無人載具、水下鑽機、水下自動導航載具,更協助推動德國海洋研究船更新計畫,在世界海洋研究具有領導地位。

海德堡大學醫學院臨床神經生物所所長哈娜.默尼耶,研究著重與學習記憶相關機制,涵蓋興奮性神經傳導物質受體在調控突觸可塑性的角色、抑制性神經元調控的各腦區活性同步對學習的影響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