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與桑樹 諸葛亮在病危時給後主劉禪的遺書上寫道:「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孫衣食,自可足用。」
隋煬帝興楊柳 古代小說《開河記》記述:隋煬帝登基後,下令開鑿通濟渠,虞世基建議在堤岸種柳。隋煬帝贊同,下令在運河兩岸種柳,賜柳樹姓楊,享受與帝王同姓之殊榮。從此柳樹便有了「楊柳」之美稱。
白居易與花木 白居易愛樹,被貶任忠州刺史時年年都植花木,賦詩:「持錢買花時,城東坡上栽。但有買花者,不限桃李梅。」他還寫有〈春葺新居〉一詩:「江州司馬日,忠州刺史時。栽松遍後院,種柳蔭前墀。」
王安石與竹桃柳 宋代改革家、詩人王安石對種竹、植桃、栽柳極感興趣,賦有詩句:「乘興吾廬知未厭,故移修竹似延雛」、「舍南舍北皆種桃,東風一吹數尺高」、「移柳當門何啻王,穿松作徑適成三」等。
朱元璋與柿樹 《燕京時餐記》載,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少時家貧,經常挨餓。有一天,已經兩天沒飯吃的朱元璋走到一個村莊,看到一棵柿樹正熟,就摘下了一些果子美餐一頓。
後來,他當了皇帝,忘不了柿樹的功勞,下令有五畝至十畝地的人要種柿、核桃、棗,還下令安徽鳳陽、滁縣等地百姓每戶種兩株柿樹,不種者要罰。
左宗棠與左公柳 清末名將左宗棠任陝甘總督期間,下令軍隊在河西走廊種柳數十萬株,人稱「左公柳」。清人楊昌溪寫詩讚道:「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