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觀園》古人愛樹 拾趣軼聞

李群 |2007.04.27
514觀看次
字級

諸葛亮與桑樹 諸葛亮在病危時給後主劉禪的遺書上寫道:「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孫衣食,自可足用。」

隋煬帝興楊柳 古代小說《開河記》記述:隋煬帝登基後,下令開鑿通濟渠,虞世基建議在堤岸種柳。隋煬帝贊同,下令在運河兩岸種柳,賜柳樹姓楊,享受與帝王同姓之殊榮。從此柳樹便有了「楊柳」之美稱。

白居易與花木 白居易愛樹,被貶任忠州刺史時年年都植花木,賦詩:「持錢買花時,城東坡上栽。但有買花者,不限桃李梅。」他還寫有〈春葺新居〉一詩:「江州司馬日,忠州刺史時。栽松遍後院,種柳蔭前墀。」

王安石與竹桃柳 宋代改革家、詩人王安石對種竹、植桃、栽柳極感興趣,賦有詩句:「乘興吾廬知未厭,故移修竹似延雛」、「舍南舍北皆種桃,東風一吹數尺高」、「移柳當門何啻王,穿松作徑適成三」等。

朱元璋與柿樹 《燕京時餐記》載,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少時家貧,經常挨餓。有一天,已經兩天沒飯吃的朱元璋走到一個村莊,看到一棵柿樹正熟,就摘下了一些果子美餐一頓。

後來,他當了皇帝,忘不了柿樹的功勞,下令有五畝至十畝地的人要種柿、核桃、棗,還下令安徽鳳陽、滁縣等地百姓每戶種兩株柿樹,不種者要罰。

左宗棠與左公柳 清末名將左宗棠任陝甘總督期間,下令軍隊在河西走廊種柳數十萬株,人稱「左公柳」。清人楊昌溪寫詩讚道:「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