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甲狀腺切除手術後,通常導致傷口疼痛,加上全身麻醉造成的噁心嘔吐感,患者術後往往相當不適,三軍總醫院利用全身麻醉合併頸部區域麻醉,麻醉量減少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減輕噁心嘔吐感,且術後無痛感可延長到十個小時,患者恢復狀況好,住院天數也減少。
三總一般外科醫師施銘朗指出,甲狀腺手術會導致傷口疼痛,持續四十八小時,加上全身麻醉會造成噁心嘔吐,及氣管插管導致咽喉不適,尤其術後二十四小時更痛苦。
他說,全身型的麻醉只要手術停止,患者不再吸入麻醉劑,就無麻醉效果,會開始出現疼痛感,而全身麻醉合併區域麻醉,除了可以減少全身吸入性麻醉劑量,減少其造成的術後噁心、嘔吐發生率,改善術後恢復的狀況。
三總進行新麻醉方法,在甲狀腺切除術時,先由麻醉醫師為病患施行全身麻醉,再為患者施行頸部淺神經叢區阻斷麻醉,可有效減緩術後疼痛及頸部不適,及全身麻醉的各種不良反應。
目前三總已經為六十八位患者進行此方法的實證研究比較,十七人進行單純全身麻醉、五十一人合併全身麻醉及頸部淺叢區域阻斷麻醉,結果發現合併全身及區域麻醉的患者,使用較少的吸入性麻醉劑及術後止痛劑,術後傷口疼痛不適情形及平均住院天數,皆較單純全身麻醉組減少。
醫師說,甲狀腺出現腫瘤通常須先透過超音波或穿刺,確定是良性或惡性,由於切除手術會留下傷口,若為良性通常建議保留不切除,但若發現腫瘤不規則,或是成長快速,則建議開刀去除。
區域與全身麻醉合併使用的方法也被運用於無痛分娩、乳癌手術等,而頸部手術則是最近才被發現術後止痛效果也相當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