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五十歲的老太太五年前就覺常感覺腳痠,以為是站太久,但卻愈休息愈嚴重,近一年來積極就醫,卻一無所獲,直到前往神經科就診,才發現患了「腿不寧症」。
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醫師林俊杰指出,腿不寧症發生率約百分之五到十,患者的肢體(通常是腳)會有一種想要移動的不舒服感覺,伴隨痛、燒熱感、冷、蟲爬、癢、水電流感等,必須移動才會緩和,一到肢體靜止時就會發作,且夜間、傍晚發作的頻率比白天高,患者會感覺痠、麻、癢,但卻又搔不到癢,國外有患者形容是像汽水的「氣泡感」,也有人覺得雙腳瘋了,稱自己的腳是「Crazy Leg」,也有人形容這是「如地獄般的灼熱感」,一停下來就會動,甚至一有休息的意念,動的感覺就又來了。
由於這種病症很難形容,很多患者會被當作無病呻吟,或是醫師查不出病因,上述老婦人即是長年無法找出病因,有時深夜麻痛到無法控制,就常拿出棍子打自己,平日就貼滿藥膏,她到過骨科、風濕免疫科等,還常被誤診為退化性關節炎、憂鬱症者,讓這位老太太苦不堪言。
醫師指出,多數腿不寧症是較年長者,但二十歲以下者也占了約二成,也有兒童、嬰兒的小個案,若沒有詳細了解,有些小病患被當成過動症,或是把腿不適感當成生長痛,不過生長痛是隨時隨地都會痛的,而腿不寧症是休息的時候不適感才出現。
林俊杰說,腿不寧症確切病因仍不明,但多認為與基因、多巴胺、缺鐵等原因相關,治療會透過補鐵,以及減少菸酒、咖啡因攝取、規律運動等行為治療,或是多巴胺、抗癲癇、苯二酚、鴉片類等藥物治療,約有八到九成患者可成功治療,醫師認為,規律的正常作息,對此病症的發生應該也有預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