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花蓮訊】就讀國小四年級的黃小弟,上學期成績大幅退步,老師發現他上課注意力無法集中,家人也發現鼻塞等異狀,將黃小弟送醫,確診為「積液性中耳炎合併腺樣體肥大」,兩耳聽力損失約四十分貝,手術後復原良好,學習狀況好轉。
慈濟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陳培榕為黃小弟進行顯微手術治療,術後恢復正常聽力,學習狀況也逐漸好轉。父母表示,他除了上課注意力不太集中外,平常「嘴巴都開開的」,感覺都用嘴巴在呼吸,半年來有鼻塞的問題。
醫院為黃小弟進行「腺樣體切除」與「兩耳通氣管植入」的手術治療。過程僅一小時,術後黃小弟聽力完全恢復,也不再有鼻塞的問題。陳培榕說,腺樣體是結外淋巴組織,位於鼻咽部與耳咽管相接的部位,具有免疫的功能。小朋友感冒常會造成腺樣體肥大,腺樣體切除手術並不會影響身體健康;通氣管的植入,能協助中耳積水的排除,半年後通氣管就會自行脫落。
積液性中耳炎,是學齡前兒童最常發生的聽力障礙的原因,若不治療可能演變慢性中耳炎、膽脂瘤,六、七成的病人,能透過藥物治療,無明顯改善,就要考慮手術治療。若成人發生單側的積液性中耳炎,要注意可能是鼻咽癌的早期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