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八日,俄羅斯總統普亭簽署一道總統令,稱基於人道考量,承認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的居民身分證,持其可以免簽進入俄羅斯。
自二○一四年八月起,俄羅斯已經向該地區派出六十一支人道救援車隊。日前,基輔突然封鎖兩地的外聯通道,使得工廠被迫停工,居民遭受斷電、斷糧之苦。為何基輔採用激烈手段,逼迫烏東地區陷入絕境?
基輔當局顯然試圖加深西方與俄羅斯之間矛盾的時間,使烏克蘭有機會進入到西方的陣營。烏東頓巴斯地區的主要產業是煤炭和冶金鋼鐵,當地工廠的營收可以支撐主要的預算來源。
這次基輔封鎖與頓巴斯地區的貨運鐵路,該地區領導人聲稱將會接管其境內所有烏克蘭企業,並且停止向基輔供應煤炭。這樣一來,雙邊的關係只有更加惡化。
其次,美俄在烏東地區相互較勁,恐會更加激烈。自二○一四年二月基輔爆發政變,推翻親俄政權以來,親俄地區的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組織武裝力量與基輔當局對峙,顯然獨立方向堅決,加入俄羅斯聯邦的意志也非常明確。
未來如果比照克里米亞模式,加入俄羅斯聯邦,那麼,西方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還會延長。儘管俄羅斯的經濟今年已經開始進入成長期,擺脫了經濟制裁的衝擊影響,但是與西方新冷戰關係,不利於俄羅斯整體對外的發展。
再者,北約是否會加速增兵黑海地區的軍事部署?儘管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地區加入俄羅斯聯邦,可以使俄羅斯更加完整掌控黑海,俄羅斯可以控制整個亞速海域,並且建立刻赤大橋,把俄羅斯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和克里米亞連成一氣,未來這裡可以成為俄羅斯貨物和軍隊的快速通道。
這會否成為北約繼續對黑海周邊國家,如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增兵的藉口?北約如果升高對黑海的軍力部署,烏克蘭加入北約,就會成為吸引西方進一步部署飛彈防禦系統的興趣。
如果北約成員國提高自身的軍費負擔,並且足以說服美國繼續圍堵俄羅斯,而保持歐洲的地緣地位,屆時,就算美國總統川普希望北約轉型成為反恐機制,也未必會得到北約所有成員國的配合。
當前,烏東局勢對俄羅斯是極大的挑戰,在美俄緩解關係的道路上,存在障礙重重。川普屆時或許也只能無奈雙手一攤,把責任丟給普亭去思考。
川普能夠最先做到與俄羅斯合作的項目,也只有共同打擊伊斯蘭國。打擊伊斯蘭國,仍需要準確的情報和五角大樓的配合。
日前,川普接受福斯新聞採訪表示,情報門事件就是配合歐巴馬洩密給媒體,看來當前川普面對的是,尚未準備好效忠總統的情報部門與洩密頻傳的敵對媒體環境。
北約東擴的局勢,恐怕也只能把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再次推向俄羅斯的安全和領土管轄範圍之內了。基輔當局的自我犧牲,是否可以加入北約和歐盟?這仍要看俄羅斯可以有多大的能耐,喚回烏克蘭的心。
胡逢瑛(桃園市/元智大學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