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學家海部陽介去年曾來台灣東部海岸,搭乘竹筏下水試划以體驗跨海航行的可能性。圖/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提供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史前時代,沖繩島上可能是台灣人?近年發現,沖繩列島上陸續出土兩萬多年前的人類骨骸,使得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人類史研究群長」海部陽介領導推動「跨越黑潮:復現三萬年前台灣沖繩間航海探索計畫」深受矚目,為了證明三萬前史前人類具有跨越黑潮、在台灣沖繩間航海活動的能力,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與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共同合作推動這項實驗計畫。
昨日史前館與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簽署合作協議,將展開「台灣沖繩海路」的復刻研究,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教授海部陽介從二○一四年開啟該計畫,就目前研究三萬年前,日本當地並無人類生活足跡,直到三萬年左右,才陸續出現人類聚集遺跡,他指出沖繩當地有出土以貝殼製成的道具食器、骨頭工藝品等,和台灣八仙洞出土的舊石器時代「長濱文化」非常接近,海部陽介表示「很多日學者推測目前沖繩出土的考古物品是從台灣攜帶過去的可能性很高,從兩地的海洋距離,對三萬年前的人而言,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這次計畫,將試驗性看航海計畫是否可行。」
史前舊石器時代人類進入日本列島的路徑有三,而要跨越黑潮的「台灣沖繩海路」是最困難的一條路徑,為了證明這條海路是否可行,海部陽介領導的「跨越黑潮」計畫,去年先以草船航行至沖繩島之間,海部解釋道「雖然航行結果不算成功,但證明了一件事情,就是跨越這段海路並不容易」。
海部陽介於二○一六年八月上旬赴台,拜訪東海岸各部落阿美族耆老,學習海洋知識,還以阿美族傳統竹筏為基礎,興建可以跨越黑潮之「史前擬想船」試航實驗計畫,推測台灣史前人類由竹材製造海上交通工具航向沖繩遷徙、定居。將於今年六月在台東試航,計畫將延續至二○一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