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存錢及迷你擲筊的伯公公仔。圖/張雅婷
【本報桃園訊】每年農曆二月二日俗稱「頭牙」,坊間稱為伯公誕辰日,其實是伯公任職日,也是新年度首祭拜土地公的日子,桃園市府客家事務局昨天聯合中壢石頭庄地區福德宮、平鎮廣隆宮、楊梅上田寮福德祠、龍潭三角林開庄福德祠、八德玉元宮、大溪永聖宮等六間在地伯公廟,舉辦 「桃園市二○一七年食伯公福活動」,民眾除了乞龜,也參與食福,還能帶回創意伯公公仔與伯公桌曆,有得吃又有得拿,相當熱鬧。
「伯公」是客家人對土地公的尊稱,「食伯公福」是客家特有的傳統習俗,在農曆二月二日時,每戶家都會準備祭品到附近伯公廟祭拜及看戲,並直接烹煮祭品供信眾食用,吃下後代表吃下福氣,一整年將能福氣滿滿,今年除了平鎮、中壢、楊梅、龍潭等區,客家局擴大至八德及大溪,席開超過兩百桌,吸引上千人參與食福,凝聚客庄居民情感。
桃園市長鄭文燦昨天到有三百年歷史的平鎮廣隆宮參香,並親手擲筊將百斤重的「市長米龜」交給信眾,也到傳承超過一百年的八德三元宮致贈八百五十斤大米龜,非常吸睛。
去年起食伯公福活動開始設計不同的紀念品,讓信眾帶回,桃園客家事務局局長蔣絜安表示,去年是名片夾,今年準備具有存錢及迷你擲筊功能的創意伯公公仔,及詳載各宮廟典故的桌曆,發送給報名食福的民眾,祝福一整年福氣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