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美獲教育部頒發「表揚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圖/記者曹麗蕙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我不想看到自己的民族消失在世界上,只有搶救族語,民族才會續存,這是支持我繼續做下去的最大的原動力」。八十歲的林清美,為台東卑南族花環部落學校校長,她投入復振文化、傳承母語的工作近一甲子,不僅創辦「台灣高山舞集文化藝術服務團」,挖掘失傳已久的歌謠、舞步與傳說,還積極教學、編撰教材,是族人眼中部落語言文化的「活字典」。
出身台東縣卑南族南王部落的林清美,少時曾受部落長老的教導,學習卑南族傳統,沉浸部落濃厚的文化氛圍,畢業於台東師範學校的她,在威權時代看見體制內設計的課程教材,遠離族群真實環境,無法讓孩子接受部落原有的文化薰陶,便投入部落文化的復振工作。
一九九一年,她成立台東第一個原住民族樂舞團體「台灣高山舞集文化藝術服務團」,以樂舞做為復興語言與文化的媒介,藉由田野調查與部落族人討論,尋回失傳的傳統歌謠、舞步與傳說,她笑說:「其實,用樂舞教學文化和族語,會讓學生學得很開心。」
林清美經常獨自奔波於各縣市協助族語教學推廣及編撰族語教材,從國小到大學、社區課程,經常能看到她的教學身影,她也常受邀擔任編撰南王語系各類教學課程編輯小組,即使再忙或身體不適,依然一肩扛起文字校對的重大責任,「以前都還有長者可以請益,現在回頭看卻已無人可以幫忙了,只剩自己近八十歲的腦袋記憶去對照分析,但無論如何都要為自己的語言傳承盡一分心力。」
孩子扎實學族語
二○一二年,林清美擔任卑南族花環部落學校的校長,「部落學校較其他學校的母語課程要扎實,因為在教學文化的同時,孩子就在生活中學習族語,而非僅在教室中望著黑板學習符號」。
她說,目前部落學校有六十個學生,涵蓋十個部落、小六到國三的青少年,平時是周六上課,寒暑假則是整天和耆老學習,「我們讓學生親身體驗種小米、打獵、製作手工藝、參加祭典儀式,沉浸在環境中去學族語、用族語,就會學得快,記得牢。」
八十歲的她,不知老之將至,活動力驚人,「未來我想回到南王部落,號召大學生義工設計課程,讓小學生放學後即能和老人家一起講族語,一開始不會沒關係,比手畫腳從頭學起,相信一、二年後,就能漸入佳境,一定能搶救我們的族語!」
就是這股傳承的使命和熱忱,讓林清美昨天獲頒教育部「表揚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今年教育部共評選出七名個人及三組團體獎,除了林清美,還有徐瑞生、陳松明、廖文和、廖偉成、鄭安住、鍾淑英,以及金門縣金寧鄉金鼎國小、寶島客家廣播電台和彰化縣彰興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