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皇蒲美蓬深入民間,廣受人民愛戴。
圖/記者妙熙翻攝
大皇宮外景。圖/記者妙熙
【記者妙熙曼谷報導】泰皇蒲美蓬在位70年,去年10月13日駕崩,遺體移駕曼谷大皇宮,每天絡繹不絕的民眾身著黑衣素服,神情哀戚,前來弔唁。
信仰佛教的泰國人認為,能為國王布施積福是最大的功德,紛紛向政府登記設攤,每天免費提供各種飲食給各方弔唁民眾。一位泰國人說,他3個月前就登記提供1千份冰淇淋,都還沒排上,可見登記者之多。
蒲美蓬一生勤政愛民,簡約樸實,生前連一天都沒住過豪華的大皇宮,這到底是為什麼?眾所皆知蒲美蓬是泰國拉瑪國王第九世,他還有個中文名字叫「鄭固」,為何泰國一到十世王都有一個姓「鄭」的中文名?
1767年,阿瑜陀王朝遭緬甸人攻破消滅,國王被殺,國內仍殘留一支軍隊,由一個叫鄭信(泰名皮耶達信)的中國廣東人後裔所領導,他趁緬甸疲於和清軍交戰之際,趕走緬甸人,完成光復大業,順理成章成為國王,史稱吞武里王朝。
鄭信13歲當過沙彌,熟悉巴利文和佛典,在位期間是大興佛法。1778年他率軍征服萬象,迎回一尊佛滅400年所造的翡翠玉佛,今供奉在曼谷玉佛寺,為泰國國寶。
史籍記載,達信王晚年性情古怪,疑似精神病,後被部屬泰人恰克里將軍所殺,自立為王稱拉瑪一世,國都遷入曼谷,進入曼谷王朝時期。
當時曼谷王朝是中國的籓屬國,新王登基要經過清廷冊封才行,為蒙混過關,拉瑪一世自取了一個「鄭華」的中文名,謊稱是鄭信之子,派遣使者向乾隆皇帝朝貢,請求冊封。
此後,泰國國王都有一個中文名,拉瑪一世為鄭華、拉瑪二世鄭佛、拉瑪三世鄭福、拉瑪四世鄭明、拉瑪五世鄭隆、拉瑪六世鄭寶、拉瑪七世鄭光、拉瑪八世鄭禧、拉瑪九世鄭固、拉瑪十世鄭冕。
最為人所熟知的拉瑪九世蒲美蓬,最初並非王位的第一繼承人,他的哥哥阿南塔在加冕拉瑪八世前,於王宮寢室中被暗殺身亡,舉世震驚。按王室規定,緊急召回在瑞士留學的蒲美蓬,登基時年僅19歲。
蒲美蓬決定不受傳統束縛,選擇離開大皇宮,建了一座新皇宮——瑩吉拉宮。新王宮裡,不建宮殿、不修寺院,用泰國政府每年發給國王的1億泰銖,開闢試驗田、家畜養殖基地,種水稻、放牛羊、養雞鴨,把農民請來王宮參觀培訓,還將王宮培育出來的優良稻米種子送給農民,米貼上皇家標籤,給窮人販售,貼補家用。泰國人都會和孩子說,「你是吃國王的奶長大的!」因為泰國每一個孩子一出生就吃著王室提供的免費奶粉。
國王在泰國人心中的形象,總是脖子掛著相機,左手拿著地圖,右手拿著鋼筆,鞋上沾滿了泥土,坐在田中,像慈父般與農民促膝長談,深受愛戴的蒲美蓬生日12月5日,被定為泰國的父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