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黃光國 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執筆人:黃光國 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川普政府第一位派赴日本的國防部長馬蒂斯在與日方會談時提到:當今的中國似乎想要恢復「明王朝」的「冊封體制」,或許是想把周邊地區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馬蒂斯的說詞顯然是想配合川普的商人政府,在亞洲搞「聯日抗中」的反華陣線。殊不知日本近代史上也搞過「冊封」,可是「冊封」的結果並不是像「明王朝」那樣的搞「朝貢體制」,而是日本開始「併吞」周邊國家。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這一頁歷史開端的影武者正是美國。
琉球原本是中國的藩屬,在冊封體制下,有自己的國王和朝廷,擁有自治權,並與日本與中國保持穩定關係。一八七二(明治五年),明治政府要求琉球向東京派出維新慶賀使,九月十四日天皇召見時,突然頒予琉球國王尚泰「冊封詔書」,使其成為「琉球藩」,但並未對外公布,仍然把琉球藩至於外務省的管轄下,將琉球定位為「外國」。
尚泰冊封事件是日本將琉球「國內化」的第一步。一八七三年三月「為徹底貫徹我藩屬體制」而被任命的使者伊地知貞馨,到達琉球後,立刻在久米島、石垣島、宮古島、西表島與那國島五個離島掛起國旗。他將此事通知琉球,並要求琉球即刻交出琉球和歐美各國簽訂的條約正本,薩摩藩的「在番奉行所」也變成為外務省派駐那霸的官邸。當時懸掛國旗的五個島中,並未包括釣魚島在內。可見以釣魚島為首的尖閣列島,那時候還沒進入明治政府視野。
在大久保利通主導下,明治政府為了轉移琉球士族們對自己國家被日本「國內化」的不平,藉口琉球人和小田縣人在台灣遇害的「牡丹社事件」,策畫對台出兵的計畫。當時美國艦隊司令培里准將,正想利用琉球作為美國在遠東的海軍基地,美籍外交官李先德向明治政府建議,日方可以對大清國說,殺害漂流船上的人是所謂的「生番」。他們不屬於清國的管轄範圍,其居住地是所謂無主之地。依照國際法上的「無主地先占原則」,就可以作為出兵台灣的藉口。
琉球當局獲知日本出兵台灣情報,馬上表明反對,並要求終止其行動。但是一八七四年五月,西鄉從道率領的日本軍隊,依舊登陸台灣的東南部,並對原住民實行鎮壓,招致清朝政府的抗議。當時主政的大久保自己權充特命全權大臣,赴北京談判。
中國在鴉片戰爭(一八四○—一八四二)失敗之後,進入「百年羞辱」的世紀,根本無力處理這樣的外交事件。
經過兩年多的談判,由英國駐清公使出面斡旋下,雙方簽訂《中日北京專條》,中國同意支付十萬銀兩給「日本國臣民」的遺屬,卻全然不提琉球和琉球人民,等於間接承認「琉球是屬於日本的島嶼」,為日後(一八七九年)日本以武力強迫琉球「廢藩置縣」預作鋪路工作。
琉球冊封事件是日本走向殖民帝國主義的第一步。今天馬蒂斯舊事重提,他在拜會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又宣布:美日安保條約適用於釣魚台。
川普政府這一系列動作,顯然是想以釣魚台為餌,誘使日本再度走上歷史的老路。然而,今天的中國已非吳下阿蒙。
走出「百年羞辱」陰影的中國,已經有足夠的信心和魄力應付這樣局面。「溫故而知新」,回顧這一頁歷史,應當更可以讓我們看清楚未來世界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