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世界衛生組織近年積極協助各國落實疫苗注射,但台灣仍有許多迫切需要的疫苗,尚未獲得給付,小兒科醫師說,疫苗注射可以大量降低未來的醫療支出,台灣應趕緊增加疫苗常規注射項目,將肺炎鏈球菌、第二代百日咳、輪狀病毒疫苗、b型嗜血桿菌等疫苗納入。昨天多位關心台灣疫苗政策發展的學者專家籌組「台灣疫苗推動聯盟」,希望推動國內疫苗接種發展。
台大醫院小兒科醫師李秉穎表示,台灣以往的疫苗政策、接種率世界第一,但世界已經有很多疫苗新發展,台灣卻沒跟上,以百日咳疫苗來看,許多國家已經施打第二代百日咳疫苗,但台灣卻仍未納入常規,他說第一代和第二代百日咳疫苗的保護力相同,但第一代疫苗注射後約有一半的小孩會發燒,而第二代可將發燒率降到百分之十以下,可說降低了五到十倍的副作用。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醫院院長林奏延則說,當前最迫切的是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普及化,根據他的估算,給付小孩注射肺炎鏈球菌疫苗所需費用並不高,若先從低收入戶二歲以下小孩先注射,全台約八千低收入戶二歲以下小孩全部注射,僅需一千萬,小小的花費,卻可以預防因為大疾病所造成的重大醫療支出。
林奏延說,除了肺炎鏈球菌,b型嗜血桿菌、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HPV疫苗等,也都是政府需積極推動列入常規注射的項目。
他說,昂貴的疫苗價格讓許多國家無法落實全面施打,其實若採混合疫苗的模式,由政府大量採購五合一或六合一疫苗,甚至可以與其他國家政府一起聯合採購、議價,將疫苗的價格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