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當地牧民在「草原書屋」裡看書。
道.圖門巴雅爾(右)和他的兒子在草原上餵牛。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在中國大陸的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的草原深處,有一間遠近聞名的「草原書屋」。一名養牛為生的蒙古族牧民道.圖門巴雅爾,近二十年來每年拿出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買書,總共投入超過四十萬元,最終建起了藏書一萬兩千餘冊,有報紙、雜誌六十餘種的「草原書屋」。
這個書屋有八十多平方公尺,從一九七六年出版的《水滸傳》,到最近出版的蒙文報紙合訂本,內容涵蓋政策、種植養殖、加工修理、文學藝術、醫學、科技、法律等二十餘類。道.圖門巴雅爾說:「想讓兒女多讀書,是我辦書屋的初衷。後來到這裡借書、看書的牧民們漸漸多了,我就不斷增加書籍,形成現在的規模。」
這些年來,這個小小的書屋成了當地牧民知識的加油站,悄悄地改變著他們的思想觀念,引領著牧區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