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七十歲男性病患主訴四肢無力麻痛、肩頸酸痛,近日又說話聲音變小,耳鼻喉科稱謂聲帶麻痺,追蹤其病情,一年前肩頸疼痛、右手上舉卡卡會痛。骨科診斷肩關節退化、五十肩,持續口服止痛藥及復健,並無改善,漸而四肢無力;神經內科則懷疑是巴金森氏症。
根據病程發展及觸診,排除多重神經病變,而頸椎及腰椎X光攝影顯示,頸及腰椎嚴重退化、椎間狹窄、骨刺增生,腰椎併有滑脫移位。經病患同意予以施行「頸椎硬脊膜外腔」低劑量類固醇注射,治療後病患說下肢麻痛立見改善,隔周回診病患說注射隔日說話聲量變大了,手腳有力,五十肩的問題也解決了。
頸椎神經匯成頸及臂神經叢,如果受到壓迫便可引起頭痛、頭暈、耳鳴、頸僵硬痛、下巴痛、牙床痛、肩痛、五十肩、上肢任何關節的麻痛僵硬及上背痛、纖維肌痛症。
胸椎神經由肋間神經分布於胸部、腹部、背部,如果這些部位疼痛,經胸腔、心臟、肝膽腸胃等科別處理後未見改善,就可懷疑是否有胸椎神經痛。
腰椎神經控制了下半身所有的功能,可造成髖、膝、踝關節的疼痛、足底痛、坐骨神經痛。如果有酸麻痛、緊、僵硬的感覺及無力,務必要懷疑脊椎神經是否受壓迫。
關於疼痛的診斷,除了病程、各式儀器檢查外,「診斷性激痛點注射」是非常有效的治療方式。
對於疼痛的治療,將藥物直接送入病灶的標靶療法,可減少藥物全身性作用及減輕肝腎的負擔,如果脊椎有病變,「硬脊膜外腔注射」就是標靶治療,也是避免脊椎手術失敗的最後防線。根據美國保險公司統計,脊椎手術後七成四無法回復正常工作和生活,一成會終身殘廢。
手術是最後的選擇且務必小心,預防甚於治療,如何保護脊椎,減少脊椎的受力:
.減重。
.枕頭不要睡太高,勿躺在床上看書、滑手機。
.避免長時間相同姿勢、重複的動作。
.肌肉均衡的運動如學校早操、拉筋。
.護腰(腰椎支撐帶),需材質輕薄、彈性低、支撐片堅硬但又可塑型(腰型因人而異) 。
.按摩「激痛點」。
(台中長安醫院疼痛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