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仁愛之家 創造長者春天 文/佛光山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 圖/蘭陽仁愛之家提 |2017.02.05 語音朗讀 483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佛光大學學生設計並實地陪伴老人進行活動。 圖/蘭陽仁愛之家提供蘭陽仁愛之家 創造長者春天 圖/蘭陽仁愛之家提供學童展現溫柔體貼,學會主動扶老人下樓梯。 圖/蘭陽仁愛之家提供學程結束,蘭陽仁愛之家和佛光大學共同舉辦學期末發表會。 圖/蘭陽仁愛之家提供匏崙分校學童每周定期和蘭陽仁愛之家老人進行祖孫共學。 圖/蘭陽仁愛之家提供匏崙分校學童每周定期和蘭陽仁愛之家老人進行祖孫共學。 圖/蘭陽仁愛之家提供 「一九六○年左右,基督教在宜蘭辦了一所蘭陽救濟院,忽然有一天,宜蘭縣長林才添先生和宜蘭縣議長許文政先生找我,要我接辦蘭陽救濟院。 我很訝異,蘭陽救濟院是基督教創建的一所私立慈善機構,怎麼縣長、議長叫我來接辦? 我那時候還在高雄籌辦壽山佛學院,當然沒有辦法分身去接辦蘭陽救濟院;但是,想到過去天主教和基督教都曾經接收過佛教的寺廟,做為他們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事業,我心裡想,現在,變成他們有這樣的事業要讓佛教來辦,這也是很有歷史的意義,因此慨然應允了。」節錄自星雲大師《百年佛緣04》 一九六七年七月佛光山正式接下基督教創辦的宜蘭仁愛救濟院,也就是今日眾所周知的蘭陽仁愛之家,至今邁入第五十年了,也在此時,對硬體設備和服務內涵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改造,期能在下一個五十年繼續為未來的老人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在硬體設備方面,部分較為老舊,且已經不符現今法規的房舍,在二○一五年十月進行拆除,新建工程如火如荼的展開,而為了籌措數億元的建築經費,常住法師早在兩、三年前即帶著義工們,盡其所能的製作各種伴手禮如豆腐乳、香椿醬等進行義賣,甚至住在裡頭安養的老人們,也主動加入手作行列,為仁愛之家、也為自己創造未來的希望。 至於服務方面,除了基本的老人安養項目,蘭陽仁愛之家也開了許多服務類型的先河。例如,為了因應經濟繁榮的年代,讓年輕子女白天能安心工作,晚上也能與父母親同享天倫之樂,而在一九九六年開辦「福壽學苑」,每天專車接送社區長輩到蘭陽仁愛之家「上學」。二十年來,老人日間照顧的服務風潮已四處普及。開辦初期,對於不便「上學」的老人,法師更是帶領義工群主動的前往關懷,直到二○○七年正式組成「佛光友愛服務隊」,每周定期的關懷工作,至今已擴展到十餘個社區。 去年,蘭陽仁愛之家的服務內涵,更突破了對老人本身的服務工作。亦即,將老人服務的精神往下扎根,融入至大學專業課程,及小學的生活經驗中,因為硬體可以順應環境更迭才進行必要的更新,但服務的精神卻必須無縫的一代一代傳承下去。這項精神傳承任務,分別與佛光大學、龍潭國小匏崙分校合作一學期後,有了明顯的成效。 保有初心 社服精神傳承 和佛光大學合作的精神傳承任務,由該校社會學系林明禛教授設計「社會團體工作課程」,共同克服學生到校外上課的交通、安全、經費等種種問題,過程並不容易,卻有著令人驚喜的效果。 該課程為期六周,將學生分為失能型、失智型、一般型、社區型四組,前三組每周一天到仁愛之家為老人們服務,最後一組則直接前往社區,和當地老人互動。期間由仁愛之家資深服務員擔任督導,適時給予示範和叮嚀。 每周前往實地服務老人之前,學生們的準備工作不少,除了聽取教授的專業學術指導、還必須設計活動、準備道具、反覆練習培養默契,事後更要寫紀錄、檢討、然後設計下次的活動,從一次又一次的活動中不斷修正內容。 在課程結束的成果發表會上,督導們表示,一開始,學生們有的生澀、有的害怕,或者冷漠,所以和老人相處之間有些距離,但是六周之後,個個都能和長輩們熱絡互動,老人們捨不得學生結束課程,學生們也捨不得離開老人,老少相擁的畫面最是令人感動。 在活動設計方面,學生們的考量也是愈來愈多面向,例如,從身體的需求,轉移到更多心理的需求考量,令人欣慰不已。 林明禛教授以科學方法進行課程的前後測,依據結果分析,顯示這段時間內,同學的努力,對老人有明顯的正向影響,例如,之前老人們對生活的態度,會用較為消極的口吻說:「過一天算一天」,現在會很正向的說:「很好啊,每天都有活動。」 受邀參加成果發表會的佛光山寺副住持慧倫法師以「割肉餵鷹」的故事勉勵大眾,社會工作要如同佛陀的作為,不在於肉的重量,而是在於生命的重量,希望學子們將來在從事社會服務工作中能保有初心,遇到困難挫折時都能正向面對。 祖孫共學 珍惜長輩無鴻溝 龍潭國小匏崙分校是一個小而美的學校,美的不是在於校舍的外觀,而是有一群熱血的老師和家長,為了學童們的心靈成長,不計辛苦的設計各種生活美學課程,每周定期到蘭陽仁愛之家進行「祖孫共學」,便是其一。 由於全校學生人數僅三十多人,每到共學時間,老師會不辭辛勞地用轎車將學童分批載到仁愛之家,參加由法師和義工們設計各種共學課程。例如,穿戴特殊輔具,體驗老人重聽、視力模糊、手腳不靈活的種種不便;和老人們一起練習簡單的打擊樂器,合奏出熱情洋溢的樂章;一起聽故事、一起創作、一起慶生……,藉由活潑有趣的活動,讓所有的孩子了解,老人雖然體力、行動不如從前,但是他們腦中的智慧及經驗卻是年輕人所不及的,身邊的老人是值得珍惜的,讓隔代之間不再有鴻溝。 經過一學期的互動,分校魏美怡主任表示,看到孩子溫暖、體貼的一面,尤其平常很調皮的孩子,和老人相處時變得好溫柔,也能將這分體貼帶回去家中和自己的阿公阿嬤相處。 有位家長劉懿鈴則說,自己的兩個孩子從中學會關愛別人,這比讀書考試、學技能更重要,是可以影響他們一輩子的事。兒子回家後開始會主動打電話給住在台北的阿嬤,不會因為不住在一起,就不懂得珍惜。女兒以前看到曾祖母的老態,會不敢靠近,但是現在她會去牽老人的手,這種進步比什麼都可貴。 讓孩童從小學會尊重老人、疼惜老人,這正是蘭陽仁愛之家努力推動多項「祖孫共學」活動、體驗老化活動的主要目的。 前一篇文章 受困維冠塌樓60小時 念佛獲救 下一篇文章 產學合作 福利教育創三贏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4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5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6【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7【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8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9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踐行「人間佛教」的楷模我與星雲大師的相遇佛光山雪景 大陸篇如是說星雲大師全集 宛如無盡藏星雲大師全集 宛如無盡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