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溫和的黃光可以讓人放鬆,銳利的白光會讓人振奮。工研院自行研發的「智能平板燈」(圖/中央社),依使用者需求自動智慧轉換「光」,藉以輔助身體健康、提升工作與生活效率。
工研院表示,視網膜的光敏感神經節細胞對於特定波長的藍光敏感,讓人難以入睡。若在睡眠前接觸較強藍光,使得入眠時間延遲;若是在早晨接觸較強藍光,提早抑制褪黑激素分泌,使得睡眠周期向前位移,而出現太早想睡的情形。
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所長吳志毅表示,工研院自行開發具專利的「人因照明多功能LED照明模組與系統」,利用LED的光譜調控性及演色性,並開發出能讓使用者生心理狀態最佳化的智能平板燈。
吳志毅指出,智能平板燈具有白、藍、紅和綠等四色的光譜,應用四色LED混光調整,可依照人一天作息生理需求,調整照明條件。智能平板燈還具有「同色異譜技術」,可將特定波長混合白光,能達到「不知不覺」地影響人的生理作息。
吳志毅舉例,春節期間在智能平板燈的溫白光下,人們在晚間不會想打瞌睡;但是設定燈具在晚間十時至十二時之間,雖然還是相同的白光,但其中的藍光比例慢慢下降,驅使人們在十二時後即可入睡。在難得的春節長假,仍能維持相對規律的作息,以利年後回到工作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