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IDF戰機之父」、「台灣航太產業教父」稱譽的華錫鈞上將,日前病逝,享壽九十二歲。他生平絕大部分歲月,不是在開飛機就是在造飛機,對因戰亂中斷發展的中華民國航空工業,在台灣另起爐灶,重新出發的茁壯成長,功不可沒。
出身空軍戰機飛官的華將軍,是冷戰時期我國首批赴美受訓駕駛U-2高空偵察機,十餘次冒著被共軍戰機與陸基防空飛彈攔截的危險,飛往對岸蒐集中共戰略核武與地對地飛彈發展進度。
日後他在美國攻讀航空工程,並獲得博士學位,他學成歸國後,投入政府致力國防自主,擔任航空工業發展中心(今漢翔公司前身)主任,先後主持中興號渦槳中級教練機、自強號噴射高級教練機與經國號戰機等國造軍機研發生產專案負責人,並督導美製F-5E/F戰機在台灣合作生產案,對奠定台灣航太產業發展基礎厥功甚偉,並培養出一批優秀的航空工業技術人才研發團隊。
華上將退休後,仍心繫台灣航太產業未來發展走向與提攜後進,成立財團法人華錫鈞航空工業發展基金會,希望協助產業技術升級,媒合製造業廠商投入零附件等航太產業,以期有助於我國航太產業生存與永續發展。
華上將去年仍多次向政府和軍方提出建言,關注空軍換裝下一代高教暨部訓機議題,大聲疾呼政府不可輕言放棄國機國造政策方向,走回頭路向外國購買,必須藉著持續性自主研發專案,生產技術能量與專業人才團隊,避免經驗傳承青黃不接與技術能量流失。
國防和航太產業是火車頭產業,國機國造才能帶動產業技術升級,建構上中下游產業體系,創造國人就業機會。
蔡政府和國防部聲稱,要落實國機國造政策宣示,希望是認真的,方可告慰華上將未竟遺願。
文昌明(台北市/前國會助理)